无奈,只好酸熘熘的压下羡慕妒忌,纷纷在心中抱怨起了自家儿子来
瞧瞧人家独孤敏的儿子、萧颖和裴淑英的丈夫
再看看你们
真是丢人现眼
殿中不乏喜欢攀比的贵妇,她们为了争一争这“殊荣”,暗自动起了严管儿子、从严教育的念头。
“谢皇后、谢太子妃”独孤敏礼仪周到,可心中却乐开了花,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油然而生。
遥想当年,真是不堪回首啊。
人家炫儿子时,她无言以对,只能逮住儿子打,儿子一边跑一边叫嚣着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好不容易,儿子终于有出息了,可她准备炫儿子时,人家改成炫儿媳和孙儿去了;对此,她还是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可如今呢
哈哈
还是儿子有先见之明“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莫欺少少妇穷。”
心念电转之间,独孤敏不忘正事等到儿媳平身,三人依次向小寿星奉上自己的贺仪,而柳如眉那一份,也由萧颖代为奉上。
旁边等候的杨韦氏待她们礼毕,微笑着示意“叔祖母、婶娘,请这边就坐。”
萧皇后等到她们入座,环视满殿诰命夫人、贵女,正要开口说一些吉语,以作开场白。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入内,进入宫中,向门口待命的女官耳语几句。
女官是内宫的高级宫女,有一定的品秩,并且领有俸禄,其职责是管理低级宫女,训练新入宫的宫女,照顾年少的公主、皇子等。
较之前朝内宫杂乱无章的局面,杨坚置六尚、六司、六典掌管内宫事务;杨广又进一步加以规范,使内宫运行体系与尚书省相类似,设六尚二十四司,一尚管四司,每尚置尚宫二人,官阶正五品;每司置司正二人,官阶正六品,其下又有典记、典言、女史等女官。
内宫体制经过杨广如此规范,各级女官各司其职,将内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堪称是集古代女官制度之大成。
萧皇后坐得高、看得远,又见大家纷纷望向那交头接耳的两名“内侍”,不悦的道“怎么了”
女官狠狠的剜了一眼那名内侍,无奈的走上前来,向萧皇后行了一礼,面带难色的说道“禀皇后,群臣在大业殿进表于上,起了争执。”
萧皇后不解的问道“朔朝不谈国事是惯例,今天怎么就争执起来了呢”
暗自关注的诰命夫人、贵女闻言,也敛去面上笑意,静听下文。
女官硬着头皮道“皇后,听说是崔礼部敬献贺表后,指责卫王穷兵黩武、残暴不仁,斥卫王为国之奸佞;许多文官顺势弹劾,请圣人罢免卫王职务、撤凉州边境之军。”
殿中命妇、贵女尽皆讶异。
竟然有人弹劾杨集
“郎君,他难道出事了”萧颖和裴淑英本来都在打量着高夫人所在的方位,由于杨集生怕她们上当受骗,便将高颎纠缠不休之事说给大家听,就连高颎嫁女的深意也没有隐瞒,这令婆媳几人对高家上下极为警惕和厌恶。
高颎身为已故的杨勇的岳父,同时又是反对杨广的坚决者。杨广如今却成功上位了,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清算高颎;这个时候,高颎却赖上了杨集,这不是把他们全家往火坑里拽吗面对这种图谋不轨、打算“害人”的人,谁又喜欢得起来
萧颖和裴淑英作为杨集的老婆,倒是没有反对杨集纳妾,而且高灵就算入了门,也动摇她们和儿子的地位。关键是高颎利用卫王府挡灾的心思太过明显。此时,高夫人和她的儿媳正好坐在她们斜对面的席位上,而她身后那名美丽女子老是朝这边看,所以她们不用猜,就知道这名美少女就是高灵。
她们本来就对高灵没好感,而高灵的举动又很失礼,令她们观感更差了。
姐妹俩正准备交流,忽然听说丈夫遭到诸多大臣弹劾,不由得芳心震颤,不约而同的看向那么女官。
这时的独孤敏喜色尽去,眉梢眼角不禁浮起一层忧色,儿子出仕至今,一直都“穷兵黩武”的,可是从来没有人拿这个来弹劾他,他回京这么久,几乎是百事不管、更没有人弹劾过。今天竟然有人在不谈正事的朔朝上、拿“穷兵黩武”来弹劾他,这就很不寻常了。
思忖片刻,独孤敏心中忽然大悟,低声向坐在两侧的儿媳说道“崔礼部指的是崔仲方,他带头挑事,极有可能是因为科举”
“阿娘,郎君没事吧”萧颖颇为担忧的问道。
“相信你们的丈夫。”独孤敏目光闪了闪,又补充道“更要相信科举的力量”
萧颖默默点头,她也知道先帝废黜九品中正、圣人广推科举的举动,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担心世家门阀做大、架空大隋王朝。其本质还是九品中正导致世家门阀子弟不愁吃穿、不愁入仕、不愁晋升,很多门阀子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动力。
当九品中正延续至隋,门阀力量衰弱严重、人才的能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门阀力量连支持官府正常运转都有些困难了,更别说是让帝国进一步壮大了。而寒门力量却在不断壮大,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之士,杨坚和杨广不管是出于隋朝的稳定和延续,还是出于现实需要,都要考虑能够作为国家中坚力量寒门士子。
可以说,圣人面向全国的开科取士乃是大势所趋的大手笔而科举所蕴含唯才是用、能者居上等竞争理念,也将引起世家门阀的危机感,让他们重拾先祖的竞雄之心,从这个角度上说,萧颖觉得科举实际是在延续士族寿命。
然而世家门阀高高在上得太久太久,而且手中又有实力、有权力阻止寒士夺位,岂能善罢甘休岂能支持不利眼前、影响后代的科举
圣人在事关大隋传承、事关大隋进一步壮大的科举的问题上,显然是不会妥协的;况且圣人也不是初登大宝、威望不足的秦惠王,自然不用斩“隋朝商殃杨集”定“民心”。只要圣人不妥协,“倡议全民科举”的丈夫自然没事。
萧颖想到这里,慢慢放下心来了。
“派人去大业殿看看,若有什么消息,及时送来。”萧皇后心知殿中命妇、贵女已被朝堂争执勾走了兴致,心思已经不在此处了;若她遮遮掩掩、漠不关心,反倒不美,索性如大家所愿,向那名女官吩咐道。
“遵命”女官躬身一礼,连忙就吩咐几名男内侍去打听消息。
不出萧皇后所料,文成殿内的命妇、贵女虽然旁若无人的低声说谈,但多少有些心不在此了,都在默默的关注事态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