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一想,上台演讲我哪儿行啊,人一多,我站在台上都能忘记要将啥话了,还怎么给周围生产队的大队长分享经验。”
“三叔,你在生产队开动员大会的时候,不讲得挺好的吗”
“那不一样,在生产队都是乡里乡亲的,可在公社里头,下面坐着的不是生面孔,就是周围的大队长,甚至还有公社的干部。”
“万一我老毛病犯了,丢了咱们生产队的面子事小,弄砸了王书记交待的人物事大。”
顾建国自从得了王书记的命令,回到家那是茶不思饭不想。
他十分乐意跟其他的大队长分享经验,可上台讲话这茬真不是他能干的。
以前在队上演讲,他也做不到跟瘪老刘似的滔滔不绝,只能挑着要紧的事情赶紧说,挑重点,社员们倒是也吃这一套,觉得比开会大半天强,不耽误功夫。
现在是当着整个溪源镇领导干部的面,这可不是自家地头,不小心丢了人,那面子里头都没了。
可让他去回绝了王书记,顾建国也舍不得,去年生产队出了个杀人犯,弄得社员们走出去都觉得没脸,今年好不容易找回来。
这可是脸上增光的事情,他们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不是增加了一星半点,而是直接翻了两番
顾建国夜里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被顾三婶一句话惊醒了。
“你自个儿不会说,不会让别人去说。”
顾三叔一想,谁能比自家大侄子更合适,论成分,他是实打实的烈士后代,论经验,生产队的种植方案就是他起草的,再有一个,大侄子如今做事说话稳稳当当,不急不躁,谁能比他更合适。
谁能比他大侄子更合适
顾明东听完,差点掉头就走“叔,你可真是我亲叔,这样的好事儿你给别人不成吗,瘪老刘肯定特别愿意。”
“那不成,他是前队长,他一出面,岂不是把咱俩的功劳全给占了。”
顾明东无奈道“三叔,我也不是那块料。”
顾建国却对他有这莫名自信“你就是。”
“阿东,算三叔求你了,你就帮我这一回成不成,这可事关咱们整个生产队的荣誉。”
眼看着对自家一直很照顾,将几个大侄子当亲生子女养的顾三叔几乎要给他跪下了,顾明东还能怎么着,到底是被忽悠了进去。
等看到大礼堂里密密麻麻的大队长小队长,最前头一排还坐着王书记,但最中央的位置却是个面生的人,王书记时不时侧过身跟他说话。
显然,这个人的身份比王书记还要重要。
顾明东从人群中找到了已经坐下的顾三叔,后者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一瞬间,顾明东有一种被自家三叔提着脚卖了的错觉。
吐出一口气,顾明东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演讲。
迈出第一步后,一切都自然而然起来。
当他挺直脊背,迈着稳健的步子上台时,惹得正在说话的王书记都是一愣,随即对身边的人说道“刘书记,这就是之前提过的那位农民同志,他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却坚持不断学习,是他帮着上河村实现了增产。”
被称为刘书记的男人点了点头,往上看去“看着是读过书的。”
与其他的社员不同,顾明东站在台上坦然自若,开口之后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自有一番磅礴流畅。
更难得的是,他用简单明了的言语,不紧不慢的将上河村可以借鉴的经验一一说来。
他讲得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像前几个上台分享的大队长,也不知道是不会讲,还是故意的,讲得乱七八糟。
你问为啥能种出大红薯,他就在上面将领导人说的话,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你问水稻的粮种有没有改良,他就在一个劲的吹劳动人民的汗水。
临了还要总结一句社会主义好。
这话领导听了也许高兴,其他的大队长谁没种过地,在下头一听就知道大忽悠,压根就没一句能用的。
到了顾明东这儿,原本昏昏欲睡的大队长们都精神起来,纷纷拿出笔记本,恨不得支着耳朵努力听,心底一个劲的叫好。
尤其是顾明东把控的节奏和速度,足以让下头抓瞎的大队长们做好笔记。
顾建国坐在大队长们中间,心底更觉得让大侄子上是个正确的决定。
以至于顾明东讲完后,顾建国兴奋的满脸通红,鼓掌的声音压过了周围其他人。
刘书记嘴角也露出笑容来“是个能干实事的。”
临了又问“他在生产队有实务吗”
王书记一愣,忙道“咱们这边的生产队不讲究,通常都是一个大队长干大部分活儿,不过顾明东是上河村大队长的侄子,平时帮着他算算账看看地。”
刘书记摇头道“糊弄来着不行,一个生产队该有会计就得有会计,该有妇女主任也得有,不然让其他地方知道了,得笑话咱们黛山市跟不上革命的脚步。”
王书记自然是连声应下,打算明天就把这事儿安排下去。
下头,下河村大队长也拽着顾建国不放“建国,你说你太不够意思了,有这么好的法子怎么不早点说。”
顾建国挣脱开他的手,冷哼道“年初的时候你还笑话我多事,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把社员当人用。”
下河村大队长不好意思的憨笑“是我没眼光,早知道”
早知道这么干真的能行的话,他们可不得学起来。
两个生产队就隔着一条河,前两年大家伙儿一起闹饥荒,下河村更靠近镇上,日子还略微好过点,谁知道没过两年,人上河村的日子眼看着起来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隔壁增产大丰收,各个吃的红光满面,自家却憋憋屈屈,依旧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搁在谁身上不羡慕嫉妒。
顾建国却没搭理他,这会儿他腰板挺得笔直,再也没有年初那时候的模样了。
周围的大队长都想向他学习,连带着上头的领导都点头夸奖,还让他们生产队上去分享经验,这可不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
顾建国脚下生风,飞快的跑过去一把搂住大侄子“阿东,方才你说的可好了。”
“这下好了,咱们生产队可大大出了一把风头,哼,让他们瞧瞧到底是谁不会种地。”
顾明东只想赶紧回家,悠哉悠哉的坐在门口躺椅上看星星。
回生产队的路上,顾明东第一次见识了演讲的威力。
附近生产队的大队长,但凡是瞧见他们的,肯定是要过来打一声招呼,私底下再问问有没有什么台上没讲到的经验。
这一次倒是不用顾明东开口,顾建国自己把活儿揽过去了。
看着自家三叔这架势,顾明东觉得他不上台简直耽误了,这不是说得挺好的。
终于熬到了生产队,顾明东头也不回的赶紧走“三叔,我先回家去了。”
顾建国看着他的背影,无奈笑道“这孩子,出风土的事情都不喜欢。”
心情极好的顾建国哼着小曲儿回家了。
顾明东逃也似的回到家,他要是喜欢出风头的话,也不会一直留在这小山村里了。
比起大城市,经历过一次末世的顾明东只想安安静静的养老。
谁知道这才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随着王书记让生产队将干部名额都补满,一块儿送过来的消息就是,前来溪源镇视察粮食生产的刘书记,听了顾明东的演讲十分满意,要求整个公社好好学习。
王书记张张嘴,顾明东就得跑断腿。
公社这一场之后,在过年之前,顾明东得走遍溪源镇大大小小的生产队,作为粮食增产的一杆旗帜,吹遍春风。
顾明东后悔不已,要知道还有这档子事儿,他第一次就不会上台,就算三叔结巴也得把他推上去。
可现在后悔也迟了,谁让刘书记点名要他这位“小同志”。
更让顾明东暴躁的是,这年头交通不便利,他大部分时间都得耗费在路上,压根没时间去管自家盖新房子的事情了。
偏偏老顾家一家老小对此十分支持,觉得大哥到处演讲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顾二弟顾三妹几个拍着胸脯保证,盖新房的事情不用大哥操心,他们来操持,顾明东就等着住上新房子就是。
顾三叔更是带着俩儿子过来,让他们帮忙盖房子,自己盯着顾明东做好这一次的巡讲。
连带着双胞胎出门都挺起小胸膛,有一次顾明东回家,还瞧见顾亮星站在晒谷场的高台上,学着他的模样演讲,下头是一群捧场鼓掌的小萝卜头。
顾明东能怎么办,只能继续干。
一直到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来,生产队布满了年味,顾明东的“巡讲”才终于结束。
这一天,他走到老房子旁边的地皮一看,惊讶的发现,新房子居然已经造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