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 / 2)

皇子奋斗日常 容默 4069 字 1个月前

第247章 退位

现在京城之中,或者说是整个大齐之内, 人们最羡慕的女子, 便是皇太子妃宋氏了。

傅淑妃封后, 固然也十分令人羡慕, 但傅皇后毕竟年纪大了,在后宫里当了几十年的妃子才终於熬出头。

可宋氏就不一样了。她年纪轻轻,就直接做了太子妃,成为大齐最尊贵的女人之一,还生下了太子的嫡长子,在东宫地位稳固。

更重要的是,这位新册封的太子, 还是京城之中有名的美男子。

权力、地位、丈夫、子嗣, 宋氏全都拥有了……而且都还是最顶尖的。

许多和宋氏同龄的女子, 都对她感到既羡慕,又嫉妒。还有人后悔没有当初奋力一搏,争一争十二皇子妃的位子,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

毕竟这世上不慕名利的人还是少数, 有几个贵族女子不想做太子妃、做皇后呢?

除了羡慕宋氏的人之外, 同样还有许多人羡慕钟氏。

就像傅氏和南乔所想的那样,以钟氏的出身,能够当上太子妃之下位份最高的良娣,和出身荣国公府的傅氏平起平坐,这运气实在是太好。

和钟氏差不多出身的女子,现在都已经和她不是一个阶级的了。

就像那些在裴清殊获封太子之后, 一个劲地想往裴清殊身边凑的大臣们一样,现在许多家族都是卯足了地劲想把女儿送入东宫为妃。

先不说裴清殊的个人条件有多好,光是东宫女眷稀少,高位空缺这一点,就足以吸引许多人了。

因为皇帝年纪渐渐大了,又为了俪妃之故无心选秀的缘故,选秀这件原本对於大齐各个家族和未婚女子们来说都十分重要的事情,都已经渐渐地叫人提不起兴致来了。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太子的册立,意味着新的开始。

那些之前就想将女儿送进宫的人家,原本都快死了心。不过现在,他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为了延和二十七年的选秀,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力求能够让自家的姑娘在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东宫,侍候太子殿下。

当然,有些家族例外。

譬如已经沉寂了许久的英国公府,他们已经彻底没有资格送女儿进宫了。

叶家叛国通敌之事,英国公并不知情。加上汪嘉懿已经与叶晗和离,竟是侥幸逃过一劫。

不过现在,汪嘉懿的心里并没有多好受。

她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她羡慕宋氏,嫉妒宋氏,嫉妒得快要发疯。

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女子,宋氏什么都有了,可是她呢?却成了一个为世人所耻笑的弃妇,甚至是荡妇!

明明她是国公之女,出身比宋氏要高的呀!

汪嘉懿现在无比后悔,如果当初「追求」裴清殊的时候,她能再注意一些方法,不要那么高高在上的就好了。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冲了。

……

裴清殊重新住到宫里之后,地位和待遇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过去他是皇子,虽然也十分尊贵,但皇帝的儿子太多,后来皇帝又有意不把对他的宠爱表现到明面上来,所以裴清殊并没有受到很多特殊待遇。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他是太子,不管排行第几,他都是所有兄弟当中最尊贵的一个。

宫人们见了他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恭敬,是过去没有办法相比拟的。

裴清殊住进东宫之后,最高兴的莫过於傅皇后和十四了。

虽说现在裴清殊十分忙碌,没办法日日去坤仪宫里晨昏定省,不过和他在宫外住的那会儿相比,傅皇后能见到儿子的次数明显更多了。

十四更是,在得知哥哥当上太子,要搬回宫里住的时候,小胖子都快乐疯了。

现在他没事儿就往东宫跑,只可惜裴清殊现在比从前做王爷时更忙,能陪十四的时间十分有限。

不过就算是这样,十四还是很高兴。起码现在他有了一个随时能抱裴清殊大腿的机会。以前他都是想找裴清殊,要是没人带着他的话,十四连皇宫都出不去。

当上太子之后,兵部那边的事情,裴清殊自然就暂时先放下了。

他现在每天上午,都要听岳安给他讲课,传授为君之道。

岳安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皇帝当年的奶兄弟。

裴清殊被册为太子之后,皇帝就封岳安为从一品太子太师,宋尧为太子太傅。

宋尧既是裴清殊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岳父,皇帝抬举他并不奇怪。

至於岳安,岳安身为内阁首辅,不管品级如何,本身的地位就很高。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新帝登基,内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动。皇帝担心自己的奶兄弟,在儿子继位之后就会失势,所以特意封岳安做了太子太师,让他提前和裴清殊培养一下感情。

这样就算将来皇帝不在了,岳安也不至於混得太惨。

上午上完课之后,下午裴清殊就要到京城各个衙门去巡视。这主要是为了让他更加了解朝廷的各项办事机构,同时与朝中重臣进一步熟悉、了解。

如果在晚膳前还有时间的话,裴清殊就会去向皇帝或者皇后请安。

不管怎么说,皇帝在位二十多年,还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经验的。

无论对错,他都把自己所认为的最有用的东西都渐渐教给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对朝廷各大机构都有所了解之后,下午的时间里,他就进入内阁,从旁学习内阁大臣是如何处理朝中事务的。

老实说,裴清殊第一天来到内阁的时候,就被奏折的数量给吓了一大跳。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奏折堆起来,简直像是小山一样!

裴清殊这个时候才直观地感受到当阁臣的不易。

或者说……是当皇帝的不易。

因为这些从全国各地,像雪花一样飘来的奏折,虽然会先经过内阁大臣们的分类处理、附上票拟,但最后还是要由皇帝来亲自朱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笔,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折都看过,亲自做出决策才行。

按照规定,大齐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日从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折,数量也足以使人感到头疼。

在岳安和宋尧,还有次辅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试着写了几张「票旨」。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无误的话,就可以直接按照阁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於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就是按照他官员的品级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会,他天不亮就要起来,急急忙忙赶进宫之后,还没办法立即见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会正式开始。

现在就不一样了,等文武百官都进了宣政殿之后,裴清殊才会在太监高声唱出「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时,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等他免了百官的礼之后,皇帝才会出来。裴清殊再和众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礼,然后在皇帝左手边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个大朝会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虽然身体上不那么累了,不过裴清殊坐在上面,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盯着,所以也不敢乱动,心理上比过去还要紧张。

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虽说现在作为太子,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旁听,不过将来,他就是那个坐在龙椅之上,手握生杀大权之人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身为人子,他不应该期盼那一天尽早到来。

可他还是像历史上的众多太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期待起自己继位后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