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2)

臣妾,举案奇霉 苏盎 1794 字 1个月前

寂静的书房内静悄悄的,只能听到笔尖落在纸上的沙沙声。

这是她头一次看见苏月锦做正事,端坐在桌案前的他,依旧是那一身襦袍,带着些许书生气。偶尔掠过眉间的沉思,却是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上位者的冷静沉稳。

都说认真的男子是最有魅力的,做正事的苏月锦,也确实让人移不开眼眶。

沈衡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拂袖而去,或许在潜意识里,她也想同他多呆一会。

今日之后,她一定不会再来了。

她只是想对他说,别再去吓唬她爹了。他们,无论怎样都是不可能的。

夕阳西下时,沈衡点燃了屋内的烛火。

跳跃的火光中,映衬着苏月锦那张精致的侧脸。

他的睫毛很长,带着些女儿家的秀气,眉目却是俊朗的十分英气,像是个和气的儒生。

如果不是见识过他处理事情的手腕,大概会认为这是个极好说话的人吧。

她突然想起她爹曾经说过的,庆元二十二年的贡米案。

那是苏月锦当上王爷之后彻查的第一件案子。

贡米是产自鲁南万安县的一种大米,因着米粒圆润,口感得宜而被定为御贡。

朝中买官卖官的风气十分严重,圣上明令禁止不让行贿。而外省的官员,为了在上京谋得一官半职,总是绞尽了脑汁的琢磨。 随着几年的相安无事,胆子大的人,也逐渐将主意打到了这上面。

贡米作为御用的膳食,进宫都是有专人运送的,当时的尚书令王岩龄就是负责监管的朝臣。

运进来的贡米,都是有数量限制的。然而却有人发现,送进来的米,越来越重了。甚至有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看见车轮因为承受不住重量而深陷在地上的情况。

彻查出来的结果很令人心惊,胆大包天的外省官员竟然在米里参杂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金粉。

而这些多出来的米粮,随着进宫的关口,也会有专门的人悄悄运走,送去各个朝官的家中。

贡米圆润,颗粒饱满。收到米粮的官员用筛子一筛,便能化成万两黄金。

普通的米面摇身一遍变得这样金贵,所谓的行走关系,方便通融,也变得轻而易举的多。

涉案的朝官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还是宫内几位娘娘的亲信。这样的案子,没人敢接。

但是苏千岁接了,且手段用的极其刁钻。

被抓的王岩龄碍於背后主脑的显赫官职不敢咬出来,三缄其口只求速死。

他倒是未曾用刑,甚至好吃好喝的让人在牢里养着。在旁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几名可疑官员的家眷都接到了宫里。

且接进来的人,只挑得宠的有了子嗣的妾侍。

这些人不似发妻那般“愚忠”,娘家又没有太过坚实的身家背景可依靠。说白了,就算是死了,也没谁敢跑来喊冤。

金子可断肠,混杂着金粉的米饭被蒸熟了摆成一排,不肖说一碗,就是几口便是穿肠过肚的毒药。

坐在饭桌前的妾侍们第一次在看见金灿灿的颜色之后吓的浑身发抖。

他对她们说:“路怎么走,都是自己选的。若是想的通透了,用纸笔写下来,宫里自然会送些银子给你们过活。若是想不通,便吃了这饭,陪着你们大人一块去吧。”

那个时候,许多朝官都被抓到了慎刑司,没人知道里面的情形到底如何了。

妾侍们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当是那边已经认了罪。做没做腌臢,有几个是心里没数的。就算为了子嗣考虑,她们也断没有梗着脖子强撑下来的必要。

在妇人眼中,老爷便是天,儿子却是命。

供认的结果直指当朝从一品的吏部尚书杜宪。

此人是太妃薄宛的亲侄子,老太妃在后宫听说此事以后,拄着龙头拐杖跑到殿前喊冤,要求重审。

先帝生前最宠爱的便是这位太妃,就连圣上也会买几分薄面。

苏小千岁却硬是顶着压力将人给砍了。

他说:“朝廷的腰杆子,如果不为百姓撑腰,如何服众?宫内攀亲带顾着若干,数百双眼睛都在看着呢。杜宪,决不能留。”

那一场贡米案,从盘查到抄家,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也是因为这个案子,让朝中的老臣们不再敢小觑,这位十六岁便坐上亲王爵的少年人的手段。

坊间都说,苏千岁是个才思敏捷的男子。但是沈衡倒是觉得,这人只是将人心看的太过透彻。蛇打七寸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不见得人人都会用。

而苏月锦,便是那个运用得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