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论功行赏(2 / 2)

弘治皇帝听了他的话,下意识的点点头,不错,果然懂事了。

弘治皇帝看了方继藩一眼。

他心中想,这个案子,方继藩只怕出力不小……难得他还不居功,如此的谦虚。

於是,心里一暖:“至於驸马都尉方继藩,亦是功不可没,另有恩赏。”

方继藩一脸懵逼,为啥是另又恩赏,怎么听着,像是有什么图谋似得,这等阴谋诡计,听着就让人森森然啊。

…………

班中,那王不仕心里却已泛起了涟漪。

他禁不住想,武库一案,实在是触目惊心啊。区区一个武库,就贪墨了九成,若是再细细往深里去想,天下的粮仓以及各库,这帐面上固是丰盈,可实际上,又留了多少呢?

只怕……也只有天知道。

现在武库案发,陛下少不得要命人清查各仓各库,到了那时,无数亏空都会曝露出来。

而更可怕的却是,这帐面上本该有的东西,却是不翼而飞了,去了哪里,想要追索,无异於是痴人说梦。

前几日,看那《国富论》,倒是有了几分新的感悟,说是物资的短缺,势必会造成物价的飞涨,甚至会引发恐慌。如此,首先可能会刺激到生产,可同时,也会使万物齐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

可惜啊……银子都预备要去购置旧城的土地,若是再给老夫一笔银子,囤积一点货物,只怕……又可大发一笔横财……

不过……西山有这么多的作坊,这些作坊,恰恰受益极大,倘若再有一笔银子,购置一块土地,招募匠人,从事生产,也定能财源滚滚。

王不仕想到此处,心里不免有无数的遗憾……

猛地……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此事,哪怕是查出点什么眉目,宫中即便是知道,为了防止百姓们恐慌,也定会尽力掩盖消息,也就是说,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没有这么快,露出风声来,那么……假若自己购置下旧城的土地和房产,等到旧城的土地和房产的价格暴涨,再用这些旧城暴涨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给西山钱庄,便足以贷取数不尽的银子来……而后……

王不仕的眼睛,竟是一亮,而后,可以大肆建一些作坊,最好和衣食住行有关,囤积货物,太招摇了,毕竟自己非商贾,可万万别让厂卫给盯上才好,不错,那就建作坊,现在建作坊,也是时兴的事,论起来,也是自己合理合法的银子,并没有囤货居奇,清清白白。

当然,自己有官身,这件事,可以让自己族侄出面,王振兴就很不错,他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脚踏实地,其实不必他有多聪明,只需按老夫吩咐去办,即可。

那么……作坊建在哪里呢?

京师太显眼了,且价格太贵,用《国富论》中的观点而言,物资短缺时期,任何作坊,只要能出货,就有利可图,可长远而计,一旦供大於求,到时比拚的,就是成本……

定兴县已修建了道路,运输的成本并不高,虽是那里收取商税,可相比於这京师高不可攀的地价……还有日益增长的人力……

对,就去定兴县!

王不仕此时……心里不禁感慨,《国富论》实是一部奇书啊,自然,是不是神奇, 却还需等待结果……但愿……自己押准了,否则………只怕要倾家荡产不可。

可是……这又如何呢,不拚一拚,难道一辈子为人所笑,老夫受够了那该死的船了,受够了那人间渣滓四个字!

要争口气!

…………

弘治皇帝在此时,一挥手:“诸卿,今太子立下大功,甚得朕心,诸卿且退下,太子,方继藩,你二人留下,朕有话说。”

众臣见陛下转怒为喜,又是三呼万岁,便各自告退。

王不仕便随着人流,走出了奉天殿,身边,许多人窃窃私语,议论着什么。

“真真想不到啊,王岩竟是这样的人,亏得他是读圣贤书的。”

“他一个给事中,就猖狂至此,真是令人寒心。”

“对了,王侍读。”

王不仕已经渐渐不喜欢和人多议论了,总是沉默寡言。

听到有人叫他,却是翰林院的同僚,於是,他一面走,一面道:“不知有何见教。王侍读,你的旧宅,是何时卖了的?卖价多少,不瞒你说,当初,我那旧宅,本想留下的,可看着价格,一日不如一日,心里急啊,索性,还是卖了吧,可迄今为止,竟是无人问津……你说,是不是再降降价。”

王不仕眯着眼,看着这心急如热锅蚂蚁一般的人,却突然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他平淡的道:“噢,你竟手里还留着旧宅……”

他声音故意高亢了几分。

其他人听罢,纷纷驻足,也都笑了起来。

似乎……谁手上还握着旧城的宅子,就成了大傻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