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盖房(2 / 2)

按照六个营的规模盖的,分布在城中六个方位。

每一个人,每一个队,边民和士兵的房子都是相邻而盖,可以方便他们的监督。

房子盖好之后,还没有将帐篷里的东西都搬过去,朝廷弄过来的第一批三千边民就已经过来了。

这些边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弱有壮,并不像建立先锋营的时候都是年轻力壮的人。

那个时候因为要抵抗来自戎突的敌人,所以必须要年轻力壮之人,才有可能在这草原上站稳脚跟。

当时的资源是优先向着先锋营倾斜的,但是不可能一直向着先锋营倾斜。

要不然差不多两万名年轻力壮的边民,也没有那么容易凑齐。

为了凑齐到边关的人,朝廷这几年对一些小罪判罚的都非常厉害,动不动就派一个流刑,流放几千里。

现在凑人越来越不容易,罪轻的就是扒钱的逮着了也会送到边关,离谱的时候,甚至还有比较小的口角纠纷都会看一个流放之刑。

罪重的,只要不是砍头的罪名,也都有可能送过来。

很多地方的监狱为之一空,治安情况倒是得到了极大的好转,只是不知道多少家庭为此分崩离析,不知道多少人为之肝肠寸断。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边关需要边民,朝廷就会给各个地方摊派名额,各个地方再来想办法凑足那么多人。

这种摊派的事情,里面当然有很多冤屈的。

来到这里的第一批三千人,里面大概能够挑出一千的人,作为预备士兵的队伍,其余的人都不存在着训练成士兵的条件。

一开始流放到边关的那些边民,并没有女人的存在。

第一个原因是,女人在边关垦荒,能够贡献的劳动力很少,身子又比较弱,很可能在路上就死了,到了边关之后,又因为边关那些士兵都是老光棍,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大好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很多当官的眼中,女人犯了罪,或者是犯了大罪人家的女眷,发卖为奴,还能够带来一些经济收入,比流放几千里合算得多。

可是现在一时凑不足那么多人,这一批三千人,朝廷又要得紧,只在京城周边那些地方征集,而且地方官府一时也供应不了那么多犯人,就拿了一些女人过来抵数。

跟着过来的女人大概有两三百人。

押解那批人来的是京城的禁军,一百多名禁军押送着这三千流放的罪人来到边关,来到还没有建好的龙城,交付给方浩。

在这里面还有两个女人,不过并不在那些押送的女人之中,都是一路骑着驴过来的。

她们就是方浩在巩县的两个女仆,丽颖和丽珍。

因为是方浩的身边人,一路上那些禁军倒也没有敢对她们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只是那些押送过来的女人,就未必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