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2 / 2)

随着元化五年这一治军之策颁发之后,华朝军中上下并无什么反驳之声,次年,元化帝正式令兵部依着新策行事,开始对华朝军中大小将领进行考核。

只是这一次,元化帝却好似并不着急一般,仅仅是考核将领这一事,兵部就前前后后拖拖踏踏的花了大半年。

知道元化六年的年底,方才拿出结果上奏元化帝。

天知道在这一年里,军中的将领和勋贵们简直是恨死兵部了。

要知道现在武将出了考核机制,若是顺利的话,三年便可擢升一级,这样一来,对武将们而言,每一年那都是极为重要的。

毕竟早些上了一级,也好再等三年又能更进一步。

但兵部偏偏是拖拖拉拉,元化帝好似也并不是很上心,这可急坏了武将们。

即便是心里着急,武将们也是不敢去埋怨元化帝,因此,兵部瞬间变成了众矢之的,每天都有武将和勋贵们上门,明里暗里埋怨兵部行事拖沓。

面对这个情况,兵部尚书何奇骅只觉有苦难言。

这哪里是他们兵部的缘故,分明是陛下那边不上心,甚至还私下示意让他行事从缓。

只是何奇骅乃是元化帝一手提任之人,算是个铁杆的帝党,自然不会做出出卖君主之事,遂虽然受着众多武将跟勋贵们的嘲讽和埋怨,他也是佯装不知,埋头受了,并未多言一句。

元化六年年底,在吊足了勋贵跟武将们胃口之后,元化帝总算是下令兵部,按着考评结果,开始为符合擢升条件的武将们拟定官职。

此事完全甩开了吏部,直接交由兵部负责。

一时间,武将跟勋贵们皆是欢喜不已,纷纷开始盯着兵部。

兵部也因着元化帝此令一下,瞬间成为了朝中炙手可热的部门,全然不似之前给军队搞后勤时那么毫无存在感。

然而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何奇骅更是头疼不已。

每个符合条件的将领都想要得到一个好位置,只是武将们不同文官,行事大多较为粗犷。

有的直接抬上银子就往他家送的,有直来直去直接问的,更有那些勋贵世家们仗着根深叶茂出言威胁。

面对这样的情状,何奇骅哭笑不得,最后总算是赶在年前,拟定了擢升任职方案。

武将们从日日盯着兵部,开始变成了时时仰头等着元化帝准奏盖印。

但偏生又赶上了过年,元化帝又将此事压下了。

心中闷闷的过了个年,武将跟勋贵们也只得盼着元化七年年初,元化帝能尽早定夺此事。

果然,在众人的期盼中,元化帝七年二月,元化帝正式盖印,准兵部所奏按例擢升武将之事。

在元化帝盖印之后,兵部行事极快,数日之内,便办好了所有的文书和官服。

只是这一次的擢升,却并非都是在原军中任职,也是有不少将领被提拔到了别的军中,多得是这一支军队的统帅擢升一级,转而负责统率另一支军队。

但这些高级将领的任职,却是都有一个特点。

那便是新统领军队的规模要远远大于之前所统之军。

虽然不能在原军中得到擢升,让武将跟勋贵们有些不悦,但眼见着能提升一级官阶,新统领的军队又较之前的规模大,即便是有些不满,在思量一番之后,却都还是接受了这一次的任职。

元化七年六月底,所有将领们全数按着新定的职位到位了。

不仅是在京中的元化帝松了口气,就是远在安庆府的顾云浩,也只觉得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方才落地。

武将集团经过这一次的任职调整,军士们面对着新任的将领,再也不会似之前那般死忠效命,兵与将之间将会出现空隙,须得好一段时间方才能重新整合在一起。

趁着这个机会,元化帝便能利用自己安插进去的将领们慢慢的收拢军心,从而架空各军统帅。

夺军之策,基本已经成功了!

眼下已经乃是元化十一年。

之前临行前的三计,如今夺军之策、控民之计都已成了,只剩下藩王……

顾云浩皱了皱眉,只有再拿下藩王们,元化帝方才能真正的坐稳帝位,只有元化帝的帝位稳固,方才有新政的可能,季家也才有翻案的机会。

“东翁,邸报到了。”

这时,却见赵启手中拿了一份为拆封的纸卷进来。

顾云浩接过那纸卷,拆开一看,不由双目含笑,神情愉悦。

“什么事值得东翁这般高兴?”赵启笑着问道。

“你看看。”

顾云浩将那邸报递了过去。

赵启笑着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当下却是见着邸报上书:元化十一年六月,陛下祭天祭祖,夜得先皇托愿,定于年底重修皇陵。

顾云浩抬步出了书房,看着外面蔚蓝的天空,只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等了七年,总算是等到了……

第197章 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

元化十一年年底, 皇陵大修,平王跟蜀王陪同两位太妃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