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有个问题想问问亲们,写到王夫人和薛姨妈,我想知道她俩到底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两种说法都有,还都有引证,我也跟着翻了原文,发现都有道理!瞬间哭成傻逼!

列一下两方证据:

---

第一种说法:薛姨妈是姐姐。

首先,原文第六回写道:“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这说明在王家的小姐排行中,王夫人是二小姐。而我们也知道王家就是二子二女,长子为王熙凤之父,书中所谓“大兄”;次子为王子腾。小姐就两位,既然王夫人是二小姐,薛姨妈自然就是大小姐了。

其次,也是小说第六回还写道:“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馀者也皆不知。”这句话说的是当年王夫人的父亲在京城做官时带在身边的子女,一个长子王熙凤之父,另一个是王夫人。从一般大户人家的习惯来看,倚重的是长子,宠爱的是幺儿,因此,也可以旁证当时王夫人的父亲带在身边的是长子和幼女。

第三,我们还可以从称谓上来判断。贾府这边的人称呼薛姨妈为“姨太太”或者“姨妈”,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这么说的,小说第八回、第五十七回林黛玉称呼薛姨妈都是“姨妈”,林黛玉这么叫,是从贾府这边的叫法。其实整部小说里叫薛姨妈为“薛姨妈”,就是贾府对此人的准确称呼。而薛宝钗叫王夫人是有区别的,她叫王夫人“姨娘”,小说第三十二回薛宝钗为金钏之死劝解王夫人就是这样叫的。按照中国人的规矩,一般是叫母亲的姐姐为姨妈,叫母亲的妹妹为姨娘的。

---

第二种说法:王夫人是姐姐,理由也有三点。

首先,小说第四十六回所写贾母向薛姨妈说:“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

其次,王夫人的孩子年纪比薛姨妈的孩子大。

第三,王夫人嫁的是侯爵官宦之家,薛姨妈是商户,如果说薛姨妈是长女,她的婚事对次女是有很大影响的,没道理说长女嫁了商户次女嫁了官宦之家,尤其贾政还是史太君偏疼的儿子。

---

求给力分析,卧槽,我现在没蛋都疼了。

☆、23二爷喜x林海悟

保护猪队友暂时不用着急,迫在眉睫的是任务二,赶五七回扬州给贾敏送葬的时候听周姨娘一席话燕玉就明白,便是人人都道贾敏不好,林如海也不会相信,明媒正娶的嫡妻和走侧门抬进来的妾自然是不同的。林家五代诗书,最守规矩,便是贾敏身子弱,久不怀胎,姨娘陆续进门,这也是老夫人的坚持,林家人丁单薄,如海又是孝子,自不会做出让母亲伤心的事来。

在林如海心中,妻妾之间泾渭分明。他和贾敏谈人生说理想到姨娘那儿xxoo干完就睡觉。他恪守着礼仪教化,专心朝廷事务并不插手内宅,贾敏那些阴私手段如海全不知晓。每每忆起姨娘进门之时贾敏微笑背后的落寞……林如海是愧疚的。

这厢林如海正在缅怀,燕玉亲笔书写的信件到了。

女燕玉书,父亲大人敬启。

还没拆信高逸灵动的簪花小楷就狠狠惊艳了林如海一把,本以为黛玉的诗才在女子之中便是顶好的,大女儿燕玉在他心里总是灰蒙蒙带着浓重的阴暗系色彩,她总低垂着头,嘴不甜,瞧着很不讨喜。周姨娘是良妾,商户人家的小姐,金银不缺,却是个尖酸泼辣的,没啥见地。

过去的十三年里,他听得最多的是燕姐儿发脾气掌掴丫鬟,怠慢幼妹,不敬嫡母。燕玉虽是庶出,如海对她本来很是疼爱,闲话听得越多,心中那点喜爱就淡去了。回门那日见到大女儿林如海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总觉得燕玉不一样了,她穿着大红的衣裳,整个人明艳又贵气。离开林府之后燕玉好似获得新生,林如海同女婿在书房密谈一番,从庄凛的言辞中不难听出将军府对自家姐儿竟是十分满意,仿佛有什么地方不对……林如海没来得及细想,贾敏感染风寒,磕磕绊绊回到扬州,第二日就去了。被这事耽搁他竟忘了燕姐儿这遭。

钟繇曾经赞过,卫夫人的簪花小楷,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林如海以为,信封上这一行字如插花美人柳谢芙蓉,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就好像卫夫人重生一般。从字形到风骨,像!太像了!

长女家书,按理说是不应找人代笔的,林如海也从未听说本朝还有这等灵秀女子,难不成真是燕玉亲笔书?

他微微蹙眉,将薄薄的两页信笺展开,细细读来。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季夏扬州匆匆一面,于府门拜别父亲,两月未有书信往来,恐父亲惦念先妣疏忽自身,我心惶惶,不可终日……”书信是智能管家拼拼凑凑借鉴而来,起初表示嫡母离世的哀痛,而后关心父亲身体,又提到自个儿在将军府的情况,挑拣着说了一些,反复强调自个儿在夫家事事都好,再往后,重点来了。

燕玉反复表达自责之意,将游湖案前后因由细细禀明,说是同时接了三张请帖,恐怕怠慢任何一方这才由二爷请客齐聚游湖。不曾想舅老爷酒量捉急,几杯黄汤下肚脑子就不清楚了,当着侍卫营众武官的面唱起靡靡之音。燕玉是女儿家,不好说得过于直白,只隐晦提及此事,表达内心的歉疚,请父亲莫怪罪。

这封看似“罪己信”实则从三方面提醒林如海。

1.有这样一笔簪花小楷,文采风流言之凿凿,燕姐儿并不像贾敏说的那样不堪,她是敬重嫡母关怀幼妹,有学识有教养的好女子。

2.荣府两位老爷在京中名声已经臭了,黛玉入贾府,竟被安排着与宝哥儿同吃同住,虽年纪尚轻,到底是官家嫡女,长此以往有害名声。

3.燕玉多次提到自己在夫家很好,婆婆慈爱,嫂嫂宽厚……这是反讽。

能够高中探花,林如海的学识自是不差,全封书信看下来觉得处处都别扭,询问家中近况关怀老父的时候倒是情真意切,将军府那段就好似强颜欢笑,游湖事件就更坑爹,就算燕玉再三将过错揽在自个儿身上,林如海不脑残,能辨是非。全篇不过三四百字,简洁干净,浑然天成,无半句废话。林如海从未想过,自家长女竟有咏絮之才。他愧疚,这回是发自内心的。

字如其人,古人诚不欺我。

燕玉绝不是粗鄙女子,她懂礼仪,知进退,惦念扬州老父。人的本性已经形成,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风流文采也不是模仿伪装就能盗取的,只一封书信就击碎了林如海从前的认知,他从对贾敏的盲目相信之中爬出来,反复思考从前以为笃定的问题。母亲去世之前曾说过,贾敏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般,也有几房妾室在他跟前对贾敏上眼药,非但没引起林如海注意,反倒终结了自个儿的前程,妻妾之间,林如海的立场是坚决的。

直到今天,他心中的信念动摇了。

林如海已经很久没去太太的正房,这日忽然有些感怀,他收起信件撇开小厮独自一人过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院子里有两个婆子在说话。贾敏与老太太,贾敏与周姨娘,贾敏与燕姐儿……不知是燕玉大的赞美引出了连锁反应还是贾敏真这么倒霉,这天,她在林如海心中好妻子的形象塌了一大半。

他真傻,竟被蒙在鼓中十几年。

什么贤惠大度含着热泪主动帮他纳妾,卧槽,进门就给人家下了绝育药,毁人希望,断人终身。林如海的记忆一直停留在初初相识的时候,用前卫一点的说法,贾敏是他的初恋,他一直沉浸在那段感情之中,变了味也不觉察。

贾敏是什么时候变的?

从她进门几年无所出?还是母亲张罗着纳妾的时候?

那样温柔娴雅的女子怎会变得如此不堪?

这封掀起十二级台风的书信的确是林燕玉亲自执笔,外星人别的不说,学习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听说燕玉要写家书,智能管家直接启动了区域扫描,找出最娴静秀美的书法字让主人临摹学习。林燕玉是个有恒心的,用了四五日方才像模像样。她端端正正的将管家大人反复润色的书信临摹下来,交于二爷手中让他帮忙送出去。

庄凛拦着媳妇细软的腰肢,挑眉,“许不许看?”

燕玉就是想到这种可能才将婆婆嫂嫂夸得天上少有地下绝无,就连那游湖案她也只说自己不好,思虑不周,闹出这样的事怠慢的舅老爷。卧槽,庄凛展信一看,半天没打出屁来。从成亲那日至今,再是受了委屈也没听燕玉抱怨过,她从来只说好的,这德行也忒好了些!同媳妇儿相处越久庄凛生怕燕玉吃亏。自家的情况他很清楚,父亲心中装的是将军府这个大家,而母亲,三个儿子都是她生的,虽有偏重,到底都有几分疼爱。

可是,儿子≠媳妇。

许是因为自个儿年轻的时候也在婆婆跟前立规矩,那时吃了不少苦头,老太太走后,庄陈氏在将军府后院一家独大,有事无事说教几句,摆婆婆谱刁难儿媳简直太平常不过了。尤其燕玉进门之后大房接连吃亏,此次虽赚回一房平妻,却丢了升迁的机会,庄陈氏本就没多少宅斗技能,心情不美变着法就发泄了。遭殃的自然是大房韩氏二房燕玉。

这些庄凛都明白,因为同样的原因夹在中间难做人的也不止他一个,庄凛心疼燕玉,大多数时候不会为她拉来仇恨,太太说得难听或者做了糊涂事他才会站出来挡在媳妇跟前。若是别家小子还得担心母亲往房里塞人,庄凛是不怕的,甭管是俏表妹还是美丫头,立个生死状,胆肥的尽管来。

看过书信之后,庄凛大为触动,抱着燕玉说了好几句对不起。二房不比长房,地位的确尴尬些,自成亲以来燕玉应对了多少阴谋阳谋,庄凛心疼,却又无可奈何。他却不知,自家媳妇儿是个怎样的奇葩,人人都说她识大体,被污蔑也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