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鱼可真不小,还活着呢。”宋长霞笑看着兄弟媳妇,知道母亲高兴不是因为有鱼吃,是高兴巧芳终于想着她们了,想到这,她也觉得满心的欣喜。
又说了会儿话,张巧芳去东屋见过老公公,而后随着宋长霞去她的屋子坐了一会儿,发现没有见到宋之孝,就出声问道:“之孝呢?又出去了?”
那孩子放个假就没影,她每次来都看不着,都不知道这大冷的天他天天在谁家待着。
“唉,又出去玩了,让他学习也不好好学,我都怀疑他能不能考上初中?这一天天的,也不让人省个心。”宋长霞把儿子当作自己全部的希望,可这个儿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家里谁的话都不听,气的她爸都说要去城里找孩子的爹,给对方送回去,可真送回去她又舍不得,再不好,也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啊。
“大大就好了,现在还小呢。”张巧芳轻声劝着,不然她能说啥?还能说你儿子大了指定不孝顺你?这不是在伤口上撒盐吗?“对了姐,我这有块手表,你看之孝能不能喜欢?”这电子表一看就是孩子带的,反正这么难看的东西她是不带,送人吧。
“呀,这么贵的东西?巧芳,你自己留着吧,给他也是浪费。”这东西老李家孩子戴了一个,听说要十多块呢,给个孩子戴,那不是浪费吗?
“我不要,我带不习惯,还是给之孝吧。”说着,她一把塞到对方手里。想要她就买了,那又不是没有女表卖?
看对方态度坚决,宋长霞笑着收下了,看着手里的表她心里高兴,觉得儿子看了一定能喜欢:“那我就留下了,回头让你外甥自己谢你去。”儿子再不好,那也是儿子,有人对她儿子好,比对她好都让她开心。
“谢啥?我不是他舅妈吗?再说了,这是人家送的,也不是我买的,让孩子带着玩吧。”
“送的?谁这么大方啊?”在宋长霞心里,十多块钱也是不小的礼了。
张巧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而后压低声音道:“姐,我前年有一次不是自己跑去城里了吗?”记忆中,就是因为那次离家出走,才和婆家彻底闹翻搬了出去。
“那次我见到有个人卖绣品,说绣的好了特别挣钱,我就动心了,可又怕弄不好村里人再笑话我,说我是想挣钱想疯了,就买了些绣线和东西,自己在家试着练,这一年我不怎么出来,都是在家绣东西呢,年前我觉得手艺差不多了,就试着绣了个成品,昨天终于绣好了 ,今天上城里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卖出去?别说,还真挣了几个钱,这不是第一次挣钱吗?就想着给长林买块手表,他也没有这东西,这块电子表是人家卖手表的送的,所以真没花钱。”不是她有点好事装不住,如果不让人知道自己挣钱了,今后她买这买那的,大伙会怎么想?毕竟宋长林的工资可不够她这么败话的?
“天,还有这事?”宋长霞瞪大眼拉着张巧芳的手,着急的追问着,“卖了多少?对方当场就给钱了?”
“对啊,我也没想到这么痛快?人家看了绣品当场就给钱了,呵呵,卖的不多,整好一千块。”张巧芳凑过去,有些小兴奋的朝大姑姐伸出食指。这是她事先想好的数,毕竟说得少了,今后买东西成问题,说的多了,害怕有人眼红起坏心,虽然起坏心的人再多她也不怕,但做人还是低调些的好。
“妈呀,那么多?”这一千块绝对超乎了宋长霞的想象。不是她没见过一千块钱,可现在一个人的工资才多少?他们一家辛苦种地一年才能得到多少钱?巧芳一个女人,只是在家绣绣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竟然就挣了一千块?这简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还以为五百块就顶天了呢,当时就想着,我一个人在家有点营生,还能挣点零花,谁想到这么挣钱?”见大姑姐一半会儿还没缓过劲来,她又笑着道,“姐,上次你不是说我那窗帘好看吗?今天我回来时买了块布料,一会儿量量尺寸,给你也做一套。”
宋长霞听到这话,下意识的摇头道:“不用,给我做什么窗帘?好不容易挣点钱,你留着吧。”她一个当闺女的和父母住在一起,总觉得够对不住这几个兄弟了,所以平日里谁家有事她都急着帮忙,不想占半点便宜。
“姐,你就别客气了,那布料都下来也没有几块钱,你就当我今天挣钱了高兴,难得大方一回,别和我计较这几块钱的事,真钱多了我还不给你做呢。”她觉得这大姑姐真挺不容易,三十多岁了,估计自己手里连一百块都没有,平日里喜欢点什么都舍不得买,对三个兄弟媳妇还要小心翼翼地哄着,毕竟这村里的女人都是靠男人养着,或是家里有地,没有男人又只有那么点地,连娘俩口粮都不够,哪能不难?
见张巧芳不是客气,是真心想给自己做,宋长霞拉着她的手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还是除了父母外,第一次有人惦记给她送点东西,想到这,她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对她的激动,张巧芳全当没看见,直接站起来去量窗户,量好了尺寸,她也准备告辞了。
“巧芳,再坐会吧,你自己回去也没意思,急啥啊?”宋长霞觉得,自从过了这个年,这二兄弟媳妇是越来越懂事,和自己处的也更好了。
“不了,我刚刚到家就过来了,虎子还没喂呢。”她在车上买了口吃的,家里那看家护院的可还饿着呢
第17章
“巧芳这是要走?”宋母正好出来看炉子,见儿媳妇要走忙叮嘱道,“咱们晚上把那鱼炖了,别忘了过来吃饭。”媳妇买的鱼,当然要叫着一起吃。
“妈你们炖了吃吧,我回去把家里收拾收拾,然后把家里那条给我妈他们送去,晚上就在那吃了。”虽然那妈也不是亲妈,但她还是觉得在娘家比较顺心,即使家里多了个不省心的四丫。
“那咱们明天中午做,坏不了。”宋母笑眯眯的把吃鱼时间延后,总觉得儿媳妇做了初一,她也要做到十五,俩好嘎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