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然不是好惹的,一怒之下,不顾与陈友谅大战在即,派遣大军率领兵马五万,进攻常州。大有一举消灭张士诚之势。
张士诚倒也不是白痴,对于徐达、常遇春、邓愈、冯胜的厉害心里是十分清楚,当下派遣自己的亲弟弟张士信、张士德迎战徐达大军,徐达岂是张士德能比,在常州附近对张士德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张士德。逃跑的路上,张士德的马尥了蹶子,他本人连同两位部将皆被徐达部擒获。徐达趁机攻下常州数个郡县。
得知亲弟弟被擒,张士诚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忙让张士信调集五万兵马支援常州,恰巧被朱元璋大将华云龙,这华云龙因天下大乱,聚众居韭山。从朱元璋起兵,克滁州,为千夫长;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市),克镇江,迁总管。后攻拔广德,战旧馆,擒汤元帅,进左副元帅。陈友谅袭攻应天(今南京市),他捣其中间于龙江、南昌、吉安。援安丰,战鄱阳湖,平武昌。累功至豹韬指挥使,端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得知张士信率领大军而来,在旧馆设下埋伏,连夜大败了张士信五万大军。
连败之下,张士诚终于坐不住了,连夜派遣使者送上亲笔书信,,表示愿意送黄金五百两,白银三百斤以及粮食二十万石,双方就此和解,岂知朱元璋对张士诚的所作所为极为恼怒,复信历数其罪,要张士诚亲自释放自己的使者,张士诚岂能答应,于是双方的这段短暂的议和不了了之了。
朱元璋让徐达趁机夺取了常州,此后又顺利攻克常熟,连番的挫败,让张士诚开始惊慌了起来,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便在这时,不甘此辱,竟偷偷让人告知哥哥:不要同朱元璋妥协,应该投降元军,同灭朱元璋。
张士诚一番思索后,觉得张士信言之有理,当月向元朝廷请降,并把隆平府改名平江。已经疲惫不堪的元朝廷大喜,册封张士诚为太尉,义军将领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张士诚投降后,立刻成为元朝廷镇压江南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他与元朝军队兵合一处,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地区。从至正十八年到至正二十三年秋,双方在江浙地区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始终没有分出胜负。同时,张士诚又趁刘福通和韩林儿的宋政权三路北伐之机,攻占了苏北和鲁南的大片土地,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张到了济宁,虽是如此,但与朱元璋的对战中,朱元璋从未败过。
这一点让朱元璋很得意,也很放心,因为他是一个强者,他朱元璋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为逐鹿天下的人物,继而成为时代风云际会的宠儿,不仅仅是因为他朱元璋命大,福大,更多的是因为他与其他的枭雄相比,他的个人能力,信念,以及久经考验已经渐渐被磨成冷石的姓,比他们更加能禁得起考验,正是这种考验,他才能打败了陈友谅,从几乎不可能胜利的大战中,取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胜利,如今的金陵城上下一心,对自己忠心,军纪严明,手下多是能征善战的将帅,就是他们南征北战,才让他的力量一天一天的变大,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放牛娃,成长了成一方霸主,如今更是要一统江南。
偌大的江南,唯独剩下了一个张士诚,人都说张士诚实力强大,占领江浙最为富裕的一带,将会是他最难对付的对手,但他丝毫不惧,一个整日大起第宅,饰园池,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耽乐是从的人,又岂是他的对手,这是一个他早晚都可以对付的敌手,可以消灭的对手,相反,他眼下对手才是他成就王者最大的威胁人物,比起张士诚更让他担心,更让他害怕,一个不小心,他多年的努力,多年的韬光养晦,多年的隐忍都会付诸东流,所以他必须集中力量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为此,他特意从前线廖永忠。
廖永忠祖居福建,后移居南雄珠玑巷,兄弟七人,因饥荒和兵乱,自南雄流落英德定居。廖永忠排行第二,其兄廖永安等发兵起义反对元朝,廖永忠便入廖永安旄下,作战勇猛,累建战功,廖永安因中毒箭医治无效逝世,朱元璋封廖永忠为将军,接替其兄廖永安之职,全统其师,先后破陈友谅军于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等地,建立无数的功勋,极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出了让他速回应天的指令。
接到指令,廖永忠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应天府,急忙禀报了门口的侍卫,得到了通报,便进了吴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