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钉子,钉子
冬肃杀,代表着万物都进入了蛰伏期。
崇祯十年的冬非常的奇怪。
几乎所有的义军,强盗们都开始开荒屯田的时候,唯有大明官府在庆幸大明国第一个几乎没有流寇的冬日如约而至。
蓝田县开荒早就成了一种习惯,在牲畜工具齐全的情况下,在整齐划一的规划下,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修水库,开荒。
张秉忠的部将孙可望也用鞭子驱使着牛马跟义军随军家眷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复耕着襄阳周边的田地。
韩城大战之后,李洪基仅仅带了五十余骑兵,逃离了战场匆匆进入了山西。
没想到,才进山西,原以为可以借助神一魁的力量东山再起,想不到神一魁却病死了,部下早已星散,四处投靠。
恓惶无依的李洪基,在遭遇两次袭击之后,虽然杀死了不少心怀不轨的贼寇,却无法在山西立足,不得不再一次进入河南。
行到孟津,眼看黄河滔滔,想要再回陕西的李洪基想起云昭那张阴沉的脸,终于长叹一声带着好不容易聚拢的七百余人上了毂城山。
孟津几经战火洗劫,早不复当年孟津渡之盛况。
在纵兵劫掠了贫穷的孟津县衙之后,李洪基已经是精疲力竭,不得不在毂城山休养生息。
存粮不多,周边郡县又几乎空无一人,无可奈何之下,李洪基只好带着部下,在毂城山屯田。
一场大火将南山坡上的荒草焚烧的干干净净,李洪基第一个扛着锄头走进了满是草木灰的荒地,埋头开荒。
如果在开春时节还不能把这片田地复耕,下种,到了明年,如果局势没有大的变化,他们这些人就只好再次流浪。
而此时此刻,在相对平静的大明土地上流浪太危险了,只要手里有一点武力的人,都想擒拿他这个昔日的闯王,向朝廷请赏。
火焰漫过荒地,一块被荒草遮掩的巨石出现在李洪基眼中,踩踏着温热的土地,李洪基来到这块巨石前边,心血来潮之下,居然找来斧凿,用了整整一时间在这块巨石上凿下一个巨大的忍字
毂城山
“济北毂城山下,黄石公即我也”
李洪基抚摸着刚刚刻好的“忍”字低声道“张良有黄石公传授神书,而后建功立业。
某家的黄石公又在何处”
与他年龄相差无几的侄儿李过见叔父长久的站在巨石边上没有离开,就心的凑过来到“闯王,莫要想太多,事已至此,该回去歇息一下了。”
李洪基道“我时运不济,两次三番起事,总不得好结果,连累你了。”
李过嘿嘿笑道“此时这般模样,比我们叔侄在边寨时期如何”
李洪基道“也是,了不起重头再来,只是这一次,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李过道“叔父的是,我们最初的一批老兄弟都在,只要我们修养生息一下,让兄弟们四处去招揽兵马,不出两年,我们又会有雄兵十万。”
李洪基俯身捏一把泥土道“下逐渐安定,对我们极为不利。”
李过从草木灰里捡出一只石块,远远地丢出去道“李锦这下不会安定太久的。
蓝田云氏已然咄咄逼人,张秉忠困居襄阳也非长久之计,叔父只要待这两人重新扯旗之后,我们在乱世中一定有复起之机。”
李洪基摇头道“云氏富贵,不肯与我泥腿子等拧成一股绳,当初我们派人跟云氏联系,希望他们能在陕南起事,与我们陕北义军南北夹击,不得早就拿下西安城了,然后再以关中为基业,再进军河南,山西,如同草原大火一般定能成席卷下之势。
这些年,我与张秉忠,罗汝才都曾经派使者前往,前后去了六人之多,可惜,只回来了三人。
不论是胁迫还是好话尽,云氏都是油盐不进,我甚至以为,他从心眼里看不起我们这些人。
都是绿林好汉,只有他云氏自命清高,处处高人一等。
现如今,人家成了朝廷高官,虽然没有与朝廷合流向我们发难,却在陕西给我们下了禁足令。
如果我们这些人还能回到关中,何至于流落至此。”
李过收起李洪基丢落的斧凿,瞅着石头上那个难看的“忍”字叹息一声道“还是要忍啊”
李洪基笑道“你刚才的没错,怎么也要比我们在边寨的时候好上一千倍。
我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再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大不聊,只要兄弟在,只要这乱世没有终结,我们兄弟迟早有翻身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