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第二日,朝堂之上,耿纯将刘秀的圣旨大声宣读出来,满座哗然。众人似乎都刚刚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刘秀去哪儿了?他怎么自己不出来?

刘黄耿纯等人解释了刘秀的情况,又引起一片诧异。

可这南阳出身的长公主秉性真是无人不知,无论如何,她是不会撒谎的。众人心头惶惶时。第二日便是忠义侯郭况同耿弇将军之妹大喜的日子。

这可算是雒阳城大喜事了!

接亲双方的身份不必说,无论是身为皇后亲弟的忠义侯郭况,还是如今的四大辅臣之一耿弇的妹妹耿炼玉。那都是极为显赫的。只说二人身着喜袍那一个亮相,郎才女郎的,谁人看了不心头羡慕不已?

今儿个,凡是雒阳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加喜宴了。就连这不在雒阳城的大氏族也是族长带队来了雒阳城。

黄昏的雒阳城郭府,看上去气色十分好的郭主脸上的笑容如何都抹不去。除了年幼的陛下和刘辅刘翊二人不能来之外,其余人都来了。就连湖阳长公主都站在男方这边帮着张罗呢。

这规格,除了郭家谁还敢媲美?

若是在刘秀还在位时,郭家少不得地避避嫌。可如今就连郭主这般谨慎小心惯了的人,都觉得安逸自在的很。

这副景象落在众人眼中,自然又是一番羡慕。

没有人会怀疑,郭家的未来,他们仿佛已然看到,郭家的子孙一个个长成,同郭况一起把持朝政,让整个大汉变成郭半家的模样。

没有哪个氏族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众人正艳羡不已时,忽然见太后郭圣通推着一个奇怪的木车而来。那木车,被打造成了很奇怪的模样。多日不见的刘秀便坐在上面。

那木车约半人高,刘秀坐在上头。双腿自然踩在木车那横木上。木车下头装了四个木质的滚轮,看上去十分的奇巧。

其实,这就是后世的轮椅简化版。

只是在这个年代,连普通的椅子都没有,众人自然是觉得异常稀罕了。

刘秀知道郭圣通要将他带出宫的时候,是十分厌恶的。可惜,他如今只是被拔了牙的虎,根本挣扎不得。等到了郭家,郭圣通让人从牛车上搬出这个古怪玩意儿的时候。他仍不想合作……

这个恶毒的妇人!他想要揭穿她的真面目,只可惜,怎么都说不出话来。

可等他坐在那滚木车上头,刘秀简直震撼忘了厌恶:这东西居然能让他轻易地移动,这岂不是说,他日后可以……

等进了郭家的大院,看到这繁花似锦的一片热闹气象时,刘秀只觉得更加愤怒:果然,外戚要独大!郭家要抢了他辛苦得来的天下!

郭况那张脸看上去好像也没那么老实厚道了。刘秀一想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便要改了姓,只急的流下了热泪。

郭况此时,却站起出来,敲了敲手中陶碗:“各位君子!今日我郭况大喜之日,尚有一事要说!”

众人安静了下来,刘秀看着这情景,更是心如死灰。

“各位君子,如今陛下年幼。我幸得上皇所封,做了个忠义侯。还取了如此如花美眷。”郭况感念道,“这一切皆是来自上皇与太后娘娘的厚爱。况不敢贪功。然,人的福气总该是有限的。况与阿母商量后,决定请诸君鉴证一事:自今日起,我郭家子孙,或事农桑,或是行商,不得出任。连我,也要将上皇封邑交还给当今陛下。我郭氏子孙读书只为明理做人。有济世之愿者,可行医行商。若实在想要出任的,我不勉强,只一点:出任之时,便自动逐出郭家族谱,不得再为郭姓。此誓言,天地可鉴!”

郭况这话一出,场面便如滚锅煮水一般彻底沸腾了。

有人在议论郭家是不是疯了,竟然连这样的好机会都不要。有人在感叹郭家有大智慧。竟先自绝了坐大之嫌。这般壮士断腕的取舍之力,只让人佩服万千。如此,幼帝长成后,自然会视郭家为可靠之力。且,难以再被挑拨。

郭况如今的行为,看似自断了前程。事实上,却是保全了郭家日后的荣华富贵。

刘秀更是惊讶不已。他忍不住张了张嘴,发出一个难辨的哑声来。

刘黄也是惊讶万分:“况儿这是要……”

郭主起身,走到了儿子身边:“我族中长者皆以同意,且将这条放入郭家组训第一:郭家子孙不可从政。”

这下,议论声便更大起来,方才只是说郭况疯了的人,如今忍不住纷纷道,郭家都疯了!

郭圣通扬了声:“阿母,阿弟。上皇来了!”

她推着那奇怪的滚木车,走了过去。

“秀儿!”刘黄扔了手头的东西,跑了过来,“秀儿,你是对的。太后是最好的,你的决定永远是对的。我虽然不太明白况儿和郭主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可是我知道,这是为了疆儿好,对吧?”

她这话一出口,众人心头不约而同地猜想:难道这又是上皇早就预料到的?或者,这一切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郭况走了过来:“姐夫,你今日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我……不……”刘秀艰难地说。

听了这艰难的发音。再看看他现在的样子众人终于相信了刘秀果然中毒且命不久矣的传闻。

“你姐夫有些诧异,”郭圣通细心地帮刘秀翻译给众人听,“他是在问你为何要将封邑还给疆儿?那封邑难道你不满意?别怕,你姐夫不是生气,只是有点难过。”

众人便又看过去,是啊,刘秀现在脸色那么难看,可不是难过了?

事实上,刘秀真的很难过。他想说的其实是:‘我不是你姐夫’!可是,郭圣通这翻译的功力厉害,不仅顺便帮郭况洗干净了不必要的麻烦,还抬了一把。让众人都知道--郭况真的是在主动让出封邑之地,而不是被刘秀逼得。

可更巧妙的是,郭圣通可不是直接说出来‘况儿你做的很好,刘秀提前都不知道’这一类可信度极低的话。而是用了斥责:‘郭况你为什么要把封邑还回来?难道是嫌刘秀封你的地方,还被公孙述占领着,根本看得到摸不着么?’

这在场的人大多数都是跟了刘秀多年的老臣。如今一听郭圣通这话,心里头立刻便领回了‘刘秀’的意思。对郭况是不是主动要将这一切上交给刘疆,心头便更信了几分。

郭况自然明白姐姐的意思,他做出一副愧疚的样子:“我没有想那么多,我也算是个读书人,看多了外戚专权的结果,阿姐,我能保证我现在绝对不会贪图权势。可一旦久了之后,我觉得我保证不了。我连自己都不能保证,更别说其他人了。阿姐你是太后,我不想给你和疆儿,哦,是陛下添任何麻烦。历朝历代,太后、皇后的娘家人狐假虎威犯事的太多了。”

他说的十分直白,直白的有些蠢:外戚独大这个话题,所有人都知道,可谁会傻乎乎地将其说出去?在场的聪明人都觉得,这事儿要是他们来说,定然能比郭况说的好听数百数千倍。

可也正是这有些发蠢的言论,配上这发蠢的行为,才更让人觉得郭况憨实。

郭圣通听了这话自己先是愣住了:她知道现在的郭况是在故意装憨直。可,她更知道,这就是郭况的真心话。

她的弟弟,她的亲人,放弃了这可能有的泼天富贵,在她还没注意到的时候,便将这一条写进了族规。她知道,她的阿弟和阿母是为了家族,也是为了她--为了待日后刘疆长成时,她不用再郭家同刘疆之中为难。所以,他们如今便先将一切不好的苗头提前掐死在摇篮之中。

“我的阿姐,是要留名清史的贤后,郭家的人不能给阿姐抹一点点污渍。我是侄儿,日后是要让后人景仰的圣明之君,他的外家,不能成为他的阻力。”郭况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