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抗旨
临安城七月兵变也被后世史称壬辰之变,几乎影响到了历史的发展,在后世史书上被浓重的书写了一笔,赵昀也彻底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如果从赵昀的角度出发的话,他这么做似乎并没有错,他身为南宋末代皇帝,想要夺取权利,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大计方面来看,他在重新控制朝政之后,对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北伐战争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政策,却犯了众怒,更因为他对军方的不信任,调离殿前司和步军司兵马离城之举,给临安城百姓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在壬辰兵变之后,整个临安城大批驻军被调至城外,为了维护他的皇权,他任命了一批效忠他的人员利用散兵游勇组成了一支所谓的忠勇军,来充作临安城的护卫力量,由于他们兵力不足,于是便又在临安城临时招募兵员,结果一批临安城的地痞无赖趁机进入忠勇军之中,摇身变成了官军,结果这批人却并未履行他们的职责,根本毫无军纪可言,却成了临安城的巨大祸患,他们在城中四处以抓捕乱党的名义,搜刮民财强抢民女,横行于市祸害百姓,短时间之内,便令临安城的治安情况糜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本来繁华的临安城在经此变故之后,大批民宅被焚,老百姓居无定所,只能露宿街头,赵昀看不到他们的疾苦,不予赈济也罢,他们还要遭受所谓的忠勇军的残酷盘剥,使得临安城百姓顿时民不聊生,无形之中对这个夺权的皇上同志便恨到了骨子里面。
老百姓要求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有一条活路,高怀远一党是不是奸臣,他们平时可以议论议论,但是高怀远在京中当权的时候,不管是发动兵变还是干什么,总之没这么祸害过他们,而且京城及地方经济繁荣,大批贪官也遭到了惩治,老百姓生活安定,所以当经历这场巨变之后,城中老百姓几乎无不暗中对赵昀这个混账皇上怨声载道,私底下更是骂不绝口,不由得又开始怀念高怀远当权的那几年时光了。
壬辰兵变的消息也迅速的在南宋各地传开,在南宋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顿时政局又开始动荡了起来。
赵昀一经控制了朝堂,便开始大干而特干了起来,他最先下旨停止对军前的物资转运,要釜底抽薪逼迫诸路大军听从他的调遣,不得前往许州解围。
接着他便接连下旨,罢黜京东制置使赵范、罢免四川制置使赵葵,罢黜秦凤制置使陈靴,安排了余天锡为他推荐的几个大臣前往接替他们的职务。
这几个地方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战局的发展,虽然眼下他还不敢动诸路大军的主将,但是他听从了余天锡的建议,先从地方入手,切断地方对军方的支持,军队是要有粮有饷才能生存的,断掉他们的粮饷之后,诸军主将即便是再有本事,也无法让所有人都听从他们的调度。
这其实还是釜底抽薪计的延续,总之就是一个目的,先控制地方政务,逼迫军方诸军将领听从朝廷的旨意,然后再慢慢对付这些高怀远培养出来的嫡系人员。
真德秀作为文臣之首,在这一次赵昀的决策之中却一言未发,漠视了赵昀这么胡干,也已右相的名义,支持了赵昀的复辟。
满朝大臣现在都人人自危,赵昀这次夺权之后,几乎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疯狂,为了清除朝中高怀远的力量,他为此株连了不少本来不属于高怀远一系的文官,将他们也全家下狱,抄没他们的家产,使得朝中几乎无人敢在朝上对他的决策提出一点反对意见。
七月四日,赵昀才刚刚夺权,七月六日,赵昀便下旨夺去纪先成、魏了翁、刘大勇……等数十京官的官职,七月八日魏了翁便死于狱中,七月九日刘大勇死,七月十二日纪先成被磔于市……短短不到十天时间,京城许多高怀远一系的京官举家便被斩于市,临安城在这样的恐怖之下战栗着,每一天在城南闹市都要杀掉大批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临安城的闹市几乎是血流成河。
殿前司驻守城外的高怀远一系的将领有几个人被迫入城,结果立即被捕,其余将领听闻城中消息之后,虽然有旨要求他们入城,但是被他们立即拒绝,要么托病不出军营,要么就干脆置之不理,赵昀更是对他们忌惮万分,严令各个城门关闭,禁止闲杂人等出入城门,结果造成临安城垃圾成堆,无人处理,遭难的老百姓无法度日,只能沿街乞食。
一道道圣旨发出临安城,奔向全国各地,将一道道任免敕令送至全国各地,即便是高怀远当权的时候,也未曾有过如此大范围的人事调整,结果许多地方的官员人人自危,无心于政务,结果造成政令不通,全国性的开始出现混乱。
这一切都是赵昀复辟之后短短半个月之内发生的事情,整个南宋的政事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
当官的在担心自己的官帽,转运使们一个个的被罢黜撤换,原本正在大批朝着北方前线转运的粮秣物资几乎全部停止,前线的诸军随即便开始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
“兹查,同知枢密院事、武学博士华岳有谋逆之举,现罢去现有官职,立即返京……钦此!”一个黄门太监战战兢兢的捧着一卷黄娟圣旨站在帅帐之中对华岳以及军中诸将宣读道。
“去你娘的!放屁!华副帅何曾谋逆了!满篇胡言!你个混蛋东西,居然还敢跑到军中宣旨,我看你是活腻味了!来人!把这厮拖出去砍了!”不待华岳说话,一个副将便跳将起来,指着这个跑到军前宣旨的太监破口大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