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百一十七章
果然如曹昂所料, 冯玉收到信后,立时回信,要求自己带兵前来, 而不是只甘宁领兵而来。
皇帝应允之后,冯玉即刻领兵自襄阳而来。襄阳距离吴郡并不遥远,冯玉从接到消息到召集兵马,再到一路赶来,只用了不足十日。
冯玉入行宫,左有甘宁, 右有蔡瑁独子蔡勋,齐来面见皇帝。
刘协正与周瑜、曹昂商议为剿匪在吴地用兵之事, 见了冯玉, 笑道;“当初朕离开荆州, 你是百般不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生离死别。如今怎么样不过几个月便又见着了。”
冯玉的确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再来见皇帝,而且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故意笑着哀叹道“原来陛下筹谋早定,只是臣从前不知, 自己还心酸不已。”
刘协笑对周瑜道“这位就是朕此前同你说的, 朕的冯都督,最是会说话的。今日见了,如何”
周瑜知道冯玉这位荆州的持节都督远道而来,将会与他一同领兵处理吴地剿匪一事, 是自己接下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合作对象,因此自冯玉一入殿就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纵然是周瑜这样的风流美丈夫,也在见到冯玉第一眼的时候感到惊艳, 随后看他谈笑气度,果然叫人如沐春风,不负美名。这等人物,一来叫人忍不住要倾心相交,二来又叫人要小心戒备,因为难以探知对方深浅。
此时见皇帝问来,周瑜望着冯玉,笑道“素闻冯都督美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冯玉也知,这位周公瑾,就是自己这次领兵来吴地剿匪所要配合的主将,也盯了他一眼,只觉这周瑜比自己想象中要年轻许多、立在皇帝身边雄姿英发气势不凡,因含笑拱手道“见过周都督。”
刘协看向跟在冯玉左右两侧的甘宁与蔡勋,笑道“甘兴霸跟你同来,还在朕意料之中。怎么连蔡瑁将军的独子,也给你拐来了”
甘宁与蔡勋听皇帝提到自己,都再次上前见礼。
这蔡勋乃是荆州本地最大势力蔡瑁蔡将军的独子,年方十六岁。
这次冯玉领兵离开荆州,赴吴地剿匪,虽然有诸葛亮坐镇荆州,但还是要防备蔡瑁等人生事。而蔡勋年少,正是渴望建功立业、脱离父亲与家族掌控之时。冯玉思量之下,便“拐带”了蔡勋领兵前来。蔡瑁此时见侄女婿诸葛孔明做了荆州刺史,而这半年来,民生逐渐恢复,眼看着荆州是越来越好了,内心深处,与朝廷合作的想法就更多了。既然儿子愿意,蔡瑁也没有阻拦,反而还派了两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将随行,既是保护儿子安全,也是探查吴地形势。而冯玉带了蔡勋同来,也就不担心蔡瑁在荆州作乱了。
“蔡小将军,上前来给朕看看。”刘协笑着睨了冯玉一样,见冯玉乖巧站在一旁,不禁感叹玉奴进益了。
蔡勋在荆州时,曾参与过皇帝举办的宴会,只是他年幼又无官职,因此坐在末席,只远远望见高台上的人影,并不曾看清皇帝面容。
此时听得皇帝招呼,蔡勋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前来,脸上透红,大声道“末将蔡勋,奉冯都督之命,带一万精兵,前来吴地剿匪。”
“很好。”刘协笑道“中气十足,少年了得。”
其实蔡勋的身形在同龄人中并不算出众,皇帝夸的其实是他带来的这一万精兵,这是他父亲蔡瑁的一片爱子之心。
周瑜听得一万精兵,也是眸光一动。
要知道此时精兵是极为难得的。自东汉以来,士卒多是从世代军户之家出来。但这之下,军户的制度已经毁的差不多了。于是前些年从长安开始,又实行屯兵。吴地也效仿长安,实行屯兵制已有一段时日。屯田制保障了士卒基本的衣食,但出来成效也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在战地工事、耕种田地、日常训练等各方面的组织上,需要精密的管理,这就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而吴地在实行屯田制之前,最矫健的青壮都已经被豪强大族搜罗了去,成为了部曲私兵。后来屯田制养下的士卒,要出精兵就难很多。
这是吴地士卒资质现下还不高的原因。
在此之外,这次吴地剿匪,是要往山林中去的,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陆军。而吴地最优良的,却是熟悉水上作战的水军。
所以吴地要剿匪,就需要及时大量补充精良的路上步兵。
而荆州持节都督冯玉奉召而来,带来共三万兵马,其中冯玉亲领一万,甘宁领一万,蔡勋又领一万,都是精良的步兵,正是吴地当下最需要的。
周瑜忍不住又看一眼正与蔡勋亲切谈话的皇帝,不禁有些庆幸,自己那日一念大善,选择了与朝廷合作。
“要剿匪,还需要详细的舆图。”刘协察觉到周瑜的目光,“这一则还是吴地人熟悉。”
可就算是吴地的人,不在山地之中居住,也不会很熟悉其中的地形。而孙策在的时候,几次剿灭山越匪贼失利,都是因为不熟悉其中地形的缘故。
周瑜道“臣去想办法。”
刘协点一点头,又与他们谈论了片刻剿匪如何用兵之事,就放周瑜等人下去处理细务,只留了冯玉说话。
一时殿内只剩了刘协与冯玉君臣二人。
刘协神色沈静下来,方才殿内仿佛欢乐聚会般的气氛也随之消散了,他问冯玉道“你来了吴地,荆州诸事都托付给谁了”
冯玉也肃容道“臣走后,荆州诸事都托付给荆州刺史诸葛孔明。有蔡勋在此,倒是不惧荆州生乱。”
拿住蔡瑁的独子,也就拿住了蔡瑁;拿住了蔡瑁,也就拿住了荆州。
这一点君臣二人心知肚明。
刘协瞪着冯玉,然后眼睛一眨,笑了,道“玉奴学坏了。”
冯玉也笑起来,道“臣不过是追随陛下罢了。”这话也是双关,既可以说他是为了追随皇帝来吴地,不得不施展这等手段;也可以说是追随皇帝的行事风格,该“坏”的时候就要“坏”起来。
刘协笑道“这么看来,你倒是很认可诸葛孔明了”否则也不能放心离开荆州,而把诸事都托付给诸葛亮。
“陛下选用的这位荆州刺史极好,超出了臣的预想。”冯玉回头想来,这诸葛亮倒是不枉皇帝亲自去寻访,只是当初他呈给皇帝的荆州可用俊才没有一百少说也有八十,怎么皇帝只看荐信就能从中选出最杰出的来呢也能感叹一句,皇帝就是皇帝,他自然是不能及的。
说到诸葛亮,冯玉又想起一事,道“荆州刺史夫人黄氏托臣转交给陛下一物。夫人说您一看就知道了。”
听说是黄月英托冯玉转交之物,刘协微感诧异,道“何物”
一时冯玉的随从进殿呈上黄氏所托的物品来。
刘协见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木箱,打开来时,却见里面分了三层,每一层收出来,都是一张写了字的纸,纸上的字都一样,乃是解释易经的一句话,“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刘协比较着看这三幅字,只见最上层的是黑底白字,中层的是白底黑字,底层也是白底黑字、但是比中层的字要清晰许多。
冯玉也在一旁看着,道“这最上面一层的字,像是拓印的。至于底下这两层的字,臣却看不出。”
刘协却是一看就明白了。
当初他在荆州的时候,曾与诸葛孔明、黄月英夫妻俩坐下谈论过三次,前两次都是有意去磨诸葛孔明的,直到第三次说透了,请得诸葛孔明出山做了荆州新刺史。这个过程中,却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原本刘协与这对夫妻谈话的时候,都是拿了黄月英制造的精巧玩意作为引子,起初是黄月英自制的一种棋,后来是黄月英特制的九连环,最后一次刘协投桃报李、也带了自己的“小发明”过去。
那就是反着刻了字的木“棋子”,蘸了墨汁之后,按在纸张上,就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字。
其实秦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反着刻在木头上,然后多次印刷,制造传阅的法律条文。只是那时候的当权者从来没想过把这技术推广开来,给天下读书人用。而且秦朝的时候也没有此时这样方便的纸张。
而刘协这个小小的变动,其实就是把以前只能一整篇刻在木板上,然后不断印刷的模式,变成了每个字都可以拆开来。
这字“活”了。
他是想要借鉴真实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术,但目前还只能做到在木头上刻字,如果要工业化生产,应该有更合适的材料、更精密的步骤才对。
刘协当时把这个主意带给黄月英夫妇,也是隐隐期盼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出来。
现在,这结果就送到了他面前。
刘协在荆州与黄月英夫妇两人交流的那几次,别的倒也罢了,已是把黄月英最得意的几样小玩意摸清楚了。此时他伸手入木箱,稍微一鼓捣,便打开了暗锁,从中又抽出来一层,这一次就放着真正的秘密所在了。
打开来看时,却见一层都是亮灿灿铜制小“棋子”,朝天那一面都是反刻了字的。这一层铜棋子,搁在一层之中。
刘协托着木抽屉,只觉沉甸甸的。
冯玉恍然大悟,笑道“难怪这木箱这样沉。”他看皇帝方才只开出了三张纸,就知道里面必定另有玄机。
刘协笑道“看来黄氏没把你当外人。否则为了掩饰这些铜棋子的重量,她该用铜制的箱子才是。”
冯玉笑道“依着黄夫人的性情,未必不想用铜制的箱子。”
“那又为何不用”
冯玉笑道“陛下怕是不清楚。如今新荆州刺史厉行节俭,自然要从夫人做起的。”
刘协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夫妻间的趣事儿,也忍不住微微一笑,拨开这些铜制的“棋子”,就见底下躺了一封黄月英亲笔写就的密信。
冯玉见状,得体道“臣今日见了陛下,着实喜悦。请陛下准臣退下,与周都督、甘宁和蔡勋等人详论吴地剿匪之事,来日好不辜负陛下信重。”
刘协见他机灵,又看人就在自己手边,一抬手,以食指骨节轻轻敲了敲冯玉发亮的额头,笑道“狸奴啊狸奴,你可真是个精怪。去吧。”
一时冯玉退下,刘协一面拆着信,一面问侍从,“子脩呢去请他过来。”
原来当初黄月英从皇帝这里得了刻字“棋子”之后,在辅佐丈夫管理荆州之余,便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才能实现皇帝所说的技术不需要读书人抄录书籍,只要把字刻在这些小“棋子”上面,选不同的“棋子”组合成需要的句子、乃至篇章,便可以不断印刷出同样的文字来。待到一版书印完了,要印另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也只需要把这些“字”换换次序。
黄月英本来就对这些精巧的玩意儿上心,有了想法之后很快就着手操作了。她一开始也还是用的木质材料,因皇帝拿来的也是木棋子。黄月英在各色木材上都试过之后,选定了枣木与梨木两种,因这两种木料质地最为细腻,又并不昂贵、易于获得。这中间一层的一幅字,就是用梨木刻字的“棋子”蘸了墨印出来的。只是木材蘸了墨汁,很容易受潮,一冷一热,便容易出现裂纹,不能长久使用。黄月英又考虑用别的材料,几经周折之后,这才选定了用铜。
这铜棋子,来之不易。
黄月英是先用木材刻字,翻成砂模,然后注入铜液。如此铜液凝固之后,就是方正铜版上凸出来的“字”。
用这铜活字印出来的字,非常清晰。而且铜质地稳固,寻常温度变化不会引起上面字的变动,而蘸取墨汁印刷后擦干就不会有任何影响只要妥善保管,这是传之百年都不会坏的物件。
黄月英在信中,并没有怎么提起自己多次尝试时的辛苦,只是详细讲述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又将铜活字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一一道来。
刘协摸着这一枚又一枚的小巧铜活字,指尖轻颤。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没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清楚,指尖这些小玩意的巨大价值与威力。
此时纸张已经普及,但制书仍旧昂贵,每一本书都要一个读书人去抄写出来。普通人家哪里能读得起书
而现在有了这铜活字,能够实现批量印刷书籍之后,读书的成本瞬间就下降了。
甚至可以朝廷来出这笔钱,造一个中央书局,分文不赚,只收取成本来印刷书籍,散给天下年轻人。
如此十年之后,原本为世家豪族所垄断的知识文化,就成为了天下人所共享的智慧。到那个时候,就可以用更进步的制度,取代此时的察举制。科举制看起来,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在现代那一世,刘协从来没有意识到,能够接受教育,看任何自己想学的书籍,会是一项“特权”。
如果没有造纸术的发明,如果没有印刷术的普及,如果没有衣食无忧的现实环境,读书就会成为一项极度奢侈的事情。
刘协握了一枚铜活字在手心,直到那铜活字被他握得暖了,他才从激动的情绪中平复下来。两世为帝王,世间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他感到激动了。
刘协再看向列在一旁的那三幅字,见写的都是那一句“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这是古时解释易中泰卦的文字,意思是说泰上坤下乾,乾坤之间,有阴阳二气交感,由此万物生生不已,故得通达;而乾为天阳,本该在上,而今在下,坤为地阴,本该在下,而今在上,象征着君王与民众上下交感,志向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