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军数量不足,难以迅速突破,刘体纯和袁宗第只能依靠着工兵部队,开始构筑防线,建立起堑壕防御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实战经验的改进,华军堑壕战理论已经日趋成熟,依靠着大纵深多层次多种装备配置的结合,十五万华军挡住了东欧联军的反攻,并造成了对方超过六万人的伤亡。
面对着难以攻克的华军阵地,东欧联军却不敢松懈,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不能保持攻势,华军很快就会见缝插针的一点突破,将联军的后勤彻底摧毁。然而这种情况很快得到了解决。
华军展开进攻的时候,已经是九月末了,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东欧已经进入了冬天,这里的气候寒冷,大军已经难以作战,尤其是后勤补给难以为继,让双方暂停了战事,联军后退十公里与华军脱离了接触。
尽管没有了联军的压制,华军却并不轻松,随着大雪逐渐封闭了道路,华军的补给只能依靠雪橇运送。幸好乌拉尔军区早有准备,不但有大量物资准备在原来的边境线上,还准备了许多冬季使用的马拉雪橇,后勤补给不成问题。
西南战区也有自己的准备,他们的阵地都在南方,可以通过里海的水上运输,从中亚地区运送物资,也算勉强能供应的上。
秋季展开进攻,似乎是华军的失误,但实际上却是高层不得已而为之。大明帝国在基本稳定了各处局势以外,开始着手准备对付沙俄,避免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威胁大明。更何况乌拉尔以东地区发展程度低,难以支撑军队的作战,他们更愿意占据东欧比较繁华的地区,让乌拉尔军区拥有更好的后勤补给条件。
这次华夏人的被杀成了最好的借口,如今大明帝国有大义名分,理直气壮的开战造成既定事实。就算冬季比较难捱,等到春天再次来临,华军就可以大规模的发动进攻,让沙俄彻底失去希望。
冬季让东欧战事平息,但总参谋部却并未闲下来,明年的战事必须要尽快准备,尤其是各军区兵力不足的问题凸显,让华军难以再扩大领土。如今华军包括野战军十一个军,守备军二十个军,总共拥有一百五十万兵力。这些人看起来很多,但洒在从每周到亚洲的各个领土上,就被彻底摊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