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服装市场的真是热闹非凡。
这里零售批发不限量,来逛街的人简直人山人海。
陈曦本来想买双拖鞋穿着走,看到这种情况,顿时就换了一双软底布鞋,这样要是穿拖鞋,一分钟之内就能让别人把鞋踩丢。
两个人奋力的往里面挤,沪市的衣服果然比苏州的更加好看,连陈毅都看上了一套中山装。
他坚决不让陈曦买,而是自己付钱:“这是我喜欢的,当然自己买。你也挑,今天小叔也给你买!”
陈曦差点被人群挤丢:“我穿什么都行,小叔你快拉着我,我觉得自己要被淹没了!”
沪市的服装以时髦得体,华而不贵,雅而不俗闻名,最火的是的颜色鲜艳、不用熨烫的确良布料服装,还有香港明星带火的喇叭裤。
米色、碎花、条纹、格子纹的各种裙子。小方领、小圆领、尖叫领的各种衬衫……真是眼花缭乱,应有尽有。
对应“喇叭裤”的是“飞机头”,再戴一副茶色的“蛤蟆眼镜”,是年轻人最风靡的造型!
陈曦把“蛤蟆眼睛”也买了不少,准备搭配着裤子一起卖,至于“飞机头”她就解决不了了。
买完了时髦秋装,她就往冬装的地方走。这几天棉服和大衣刚出来,挑的人还不是很多。
陈曦用二十年逛街审美经验仔细的挑着款式,不仅买了秋装的毛衣毛衫,还一口气买了五六十件大衣,三四十件棉服。
陈毅看着白色的大衣有些顾虑:“这白的能好卖吗?”
“肯定有小姑娘喜欢。”陈曦和老板大刀阔斧的砍完价,正交了钱美滋滋的回来等着老板拿货,一听小叔的话立马答到。
这么好看的大衣和棉服,省城可没卖的。是个女人都喜欢标新立异,这白色最衬肤色也最显眼,肯定有人愿意买。
买好的衣服先去火车站办了托运送回省城。
他们接着在沪市找商机。
陈曦买下了一辆飞鸽自行车,这样陈毅骑着就能带她,免得两个人全靠腿走路,真的能把腿走断了。
他们买了新车不久,就有小贩子全身挂满了小板凳过来推销:“要儿童座椅吗?绑在车上可结实了!”
陈曦眼睛一亮:哎呀,她怎么没想到让村里做自行车儿童座椅卖?这可是大市场。
她索性买了个座椅打算回去当样品。
两个人骑车转到了沪市的人民广场,不少老人聚集在一起下棋打麻将。
墙角有坐在一起闲聊天,顺便卖一卖鞋垫和文化衫的人。
陈曦看到居民楼那边,有人在给电视牵天线,有孩子举着山楂糕从巷子里一溜烟跑过,一切祥和美好。
陈曦去一家点心铺买了一兜子月饼出来:“这可是正经的双黄莲蓉月饼,买回去给二舅妈尝尝,明年肯定做的更好。”
陈毅在外头扶着自行车看风景,左边是居民区,右边就是黄浦江,对面是一大片的农田。
“这两个地方就差了一条江,就是天差地别呀。”陈毅指着两个地方说道。
陈曦看着小叔指的地方愣了一下,沿河对面,一片农田菜地,周围的房子也都低矮破旧,和这边的繁华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陈曦突然跳起来:“那边是浦东!”
“啊?”陈毅不知道她激动什么,顺势点点头:“好像是叫浦东。”
陈曦看着河对岸流口水:woc,woc,浦东新区啊?!钱钱钱钱钱钱……
“大妮儿,你怎么了?”陈毅看着她的反应,越看越奇怪,那边的农田没啥可看的呀。
陈曦被问住了:“咳,看麦田……”
浦东新区是1992年才设立的,随后20年飞速发展。
现在,还是77年,冷静,一定要冷静!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沪市的人民还在呐喊:不哟浦东一件房,宁呦浦西一张仓。
到了00年,那话就反了过来:不哟浦西一房给,宁哟浦西一刺所!
由此可见,浦东新区发展的有多快。
陈曦拉着小叔要去乘船:“小叔,咱们过去看看吧。”
陈毅一头雾水:“那边有啥好看的呀?”
陈曦又不能讲那边是未来富的流油的浦东新区,要是她能预言,那就成妖怪了。
“我们就去看看嘛!”陈曦只好用撒娇耍赖大法。
现在想去浦东区,要从拥挤无比的陆家嘴轮渡站买票,靠摆渡过去,人多的时候光排队就要一小时。
所以即便只隔了一条江,浦西的人们也把浦东的人当成下里巴人,认为那边住的都是穷人。
直到后来浦东发展,建了徐浦大桥,这东西两岸才连在一起。
陈曦和陈毅扛着自行车上了小摆渡,晃晃悠悠的往对岸走。
等上了岸,顿时就理解浦西区为何看不上这边了。
满目都是农田和破败的居民楼,烟囱把房子熏的黑黑的,小孩子不穿裤子到处乱跑,偶然路过一个菜市场,满地的稀泥,味道“提神醒脑”!
陈毅拉了拉侄女的袖子:“这地方有啥可看的?乱糟糟的,待会儿天就黑了,咱们还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