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攻防炮战(2 / 2)

然后?没有然后。这个时代的铸铁炮散热不理想,最多能够连续打十几炮而已。此时火炮都由于连续发射导致炮膛温度过热,继续射击会导致事故发生,说不定火药包推进去会直接炸了。

由于后金军和明军装备的火炮无法做到黄家火炮的统一标准,因此每一门火炮都有个性,炮手只能熟悉自己经常操控的火炮,才会有一定的准头,不可以随随便便调一组炮手,就能够完成陌生火炮的射击。

打是可以打响,不确定性太多了。

八小的指挥能力堪称一流,他因势利导决定以数量弥补质量的短板,他采取集中攻击一点,选择地势平缓的南门炮击。

攻守双方都没有黄家出品的钢质野战炮,都是铸铁火炮,一个个都是无比笨重的家伙,后座力比较恐怖,根本没有任何减震装置。

后金军的火炮虽然不是居高临下失了地利,但是好在可以移动位置,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地方摆放开火。

在地面上开火不怕什么后座力,只不过打一炮,就必须去把在原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重新归位,再次瞄准罢了。

明军布防的红夷大炮就不可以如此,他们的火炮必须有特意修建的坚固炮台才可以开火,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在城墙上乱摆。

红夷大炮是十六至十九世纪之间欧洲在战船上广泛使用的前装重型滑膛炮,所谓的红夷,其实是泛指红毛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西方人,也就是佛郎机人。

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经大明各地仿制后,种类多达百种,质量和用途已经青出于蓝。

但是能够发射十二磅炮弹的红夷大炮自身重量已经达到四五千斤,后座力惊人。

城墙看起来巍峨,牢固度其实不值一提,相当于一堵高八九米宽四五米的夯土堆外面包了一层砖,大炮的后座力会导致城墙坍塌。

后金军集中使用火力效果很好,明军城头的火炮吃了数量局部逆势的亏,由于明军的六门红夷大炮早已装填待发,后金军在布置大将军炮时被明军炮火攻击。

还好这个时代火炮的准头大部分靠碰运气,明军打了三轮十八颗十斤出头的大铁球只不过有两颗砸到了后金军的大将军炮。

毫无疑问后金军这两门火炮宣告报废退出战斗序列,可即便如此后金军的火炮还是大凌河城北城头火炮数量的四五倍。

当后金军的火炮开始轰鸣时,明军守城官兵就感到不妙。

后金军抛射的实心铁球碰到好运气落点在城墙上的,一颗炮弹不仅能够蹦蹦跳跳造成明军杀伤,还会砸起砖石造成飞溅。

飞起的石片、砖块足以近距离破甲造成明军大量伤亡。

而明军居高临下打出的炮弹威力小了许多,那里是麦田,红歹是为了对付明军炮击,堆了许多土堆。

明军的炮弹落下,砸在松软的麦田里跳不了几下就会被消耗了动力,要是运气不好命中土堆钻进去,纯粹是浪费火药瞎耽误工夫。

明军守城还算顽强,炮兵一个个竭尽全力装填发射,就这样你来我往打了一个半时辰的炮战,明军北城墙布置的六门红夷大炮被后金军一一摧毁。

红歹是大喜过望,他为了显摆特意邀请了蒙古各部台吉和主要将领来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