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安一直喝到了半夜,才告辞回家,结果第二天早早就被叫到行宫,要商量如何处置青唐的事宜。
“文相公,朕让你深思熟虑,可有结果了?”
“有!”
文彦博偷眼看了看王宁安,发现王宁安垂着眼皮,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老文就暗暗生气,你小子就装蒜吧,准是和贾昌朝那个老家伙又联手了,想对付姓文的,没有那么容易!天可怜见,王宁安的确是困了,此时也没法解释,即便解释,文彦博也不会听了。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煕州一战,消灭董毡十万之众,俘虏众多,乃是我大宋立国以来,少有之大胜,足以和当年李靖攻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相提并论,我大宋之武功,直追盛唐,可喜可贺啊!”
这牛吹得,赵祯都脸红。
“文相公,你的意思是要学习大唐的经验了?”
“没错。”文彦博感叹道:“老臣查阅史册,发现当年群臣给了唐太宗许多建议……比如魏征就建议要杀光酋首,把子民分散大江南北,还有大臣建议,要迁居内地,便于监视。”
“文相公,唐太宗是如何决定的?”
“启奏陛下,唐太宗并没有采纳这两个建议。”文彦博一本正经道:“突厥乃是大族,如果尽数迁居,他们的故地如何?莫非就要放弃吗?那其他的部落过来,占据之后,岂不是又会为祸边疆,扰乱大唐……如果不放弃,就要迁居汉人进驻,偏偏突厥故地,苦寒贫瘠,没有人愿意去,说起来,和如今的情况真是差不多。”
文彦博点了一句,然后又忧心道:“当年唐太宗深思熟虑之后,采纳重臣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想那突厥,本来已经亡国灭种,国将不国,大唐皇帝天心仁慈,兴灭继绝,感恩戴德,封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威名远播,万世歌颂。”
“老臣以为,可以效仿唐太宗,将董毡囚禁在京城,其余各部,延续风俗,封赏官爵,给予粮饷,继续让他们驻守青唐,协助大宋,共抗西夏也就是了。”
文彦博说完,还偷偷看了看王宁安,发现这位依旧闭着眼睛,仿佛真的睡着了一般。
赵祯低着头,仔细琢磨着,唐太宗固然值得效仿,可是文彦博的办法怎么听都不对劲儿,貌似有人干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王卿,你有什么高见?”
王宁安这才打了一个激灵。
“回圣人,臣不像文相公,精通经史,讲不出这么高明的方略。臣斗胆推荐一人,他或许能说出一些道理!”
王宁安把贾章推了出来,当然他要抬举未来的亲家,给贾章露脸的机会,另外也是告诉文彦博,我和你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老小子别没事找不痛快!
没有多大一会儿,贾章来了,见礼之后,赵祯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就问道:“你是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
贾章抬起头,一字一顿道:“臣以为文彦博当斩!”
噗!
文相公喷出一口老血,王宁安差点笑了出来,就冲这句话,贾章绝对是人才无异,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彦博强忍着怒火,逼视着贾章,“你不过微末小吏,也敢如此诽谤老夫?”
贾章心里暗笑,论起江湖地位,你还不如我们家老爷子呢!
“文相公,你身为宰执,建言献策,关乎朝廷兴衰,百姓福祉,却不深思熟虑,以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难道不当斩吗?”
“荒唐!”
文彦博怒道:“老夫所献,那是唐太宗之策,李世民英明睿智,功绩卓然,堪称有为之君,效仿他的策略,有什么不可?”
“哈哈哈,唐太宗虚心纳谏,治国有方,固然值得称颂,但却不是每个策略都应该效仿的。”
贾章侃侃而谈,“启奏陛下,大唐盛极而衰,关口在于安史之乱,而胡人能加入唐军,窃据兵权,掌握要冲,又始于唐太宗……文相公提到当时没有汉人愿意去守卫,故此只能将土地继续留给胡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唐贪图安逸,想走捷径!可是治国哪有捷径可走?唐太宗的办法,给了胡人做大的机会,他们纷纷内迁,窃据富饶之地。我大宋一统寰宇,结束唐末五代之乱,堪称壮哉!”
“然则,燕云十六州,河套,河湟……这些本属于汉家的土地,却悉数落到了胡人之手,难道不是李唐留下的祸患吗?”
贾章厉声道:“文相公,明知盛唐之祸,祸及大宋,你还献这种策略,是想让大宋重蹈覆辙吗?”
王宁安在旁边看着,忍不住都要给贾章拍巴掌了!
真是够厉害的,哪怕换了自己,也没法做得更好了,当爹的聪明,女儿也不会差,看起来兄弟的婚事要抓紧才行……王宁安满意颔首。
此刻的赵祯,却是恍然大悟。
“当年收复幽州,富弼便提议利用当地汉人士绅,巩固地盘。结果如何?这些人继续和契丹勾勾搭搭,险些丢了幽州!文相公,你这次又献这等投机取巧之策,让朕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