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1 / 2)

许向华伸手搂了下担心他的田春梅,又抱了抱,亲了亲俩个有点害怕的俩儿子,说道:“爸爸没事,乖宝们不怕啊,小明彰乖乖和妈妈在家,看好弟弟,爸爸出去办点事,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啊。”

小明彰点了点头,小脸认真的应道:“嗯,爸爸早点回来。”

许向华揉了一下小明彰,笑道:“臭小子,知道啦。”然后扭头对旁边开始整理的田春梅说道:“媳妇,从柜里把南头巷院门的那几把钥匙给我,我找去收拾下,咱们早点搬过去吧。”

田春梅点头“嗯”了声,从柜里把钥匙拿出来交给许向华。

许向华看着钥匙,笑了笑,说道:“爷爷,奶奶早料到我回到这家肯定不受娘待见,可是他们年龄大了,没办法一直陪我,爷爷,奶奶说这是他们给我留的一条退路,希望我用不上,不过可惜,还是用上了。”

田春梅拉住红着眼圈的许向华,安慰道:“向华,你别伤心了,咱们以后会好的。”

许向华搂了下田春梅,笑道:“傻媳妇,我才不是伤心呢,南头巷的院子才是我心里真正的家呢,要回家了,我高兴着呢。媳妇,你把东西收拾收拾,南头巷那收拾好了,咱就搬家。”

第30章

南头巷许向华爷爷奶奶的宅子, 是一座靠着小梁山的长方形大院子,从外面看除了大点, 其他就是一座用土坯石头围着的普通农家大院子。

大门也是很普通的木板门,连油漆都没刷一下, 只是进了院子后, 便会发现前屋和东厢房和用西厢房改成的灶房都是半砖结构的青瓦房。

前院平平整整,靠墙边放着一个不大的石头磨盘跟一块石磙, 院子之所以这么平整,就是全靠这个石磙碾的。

这个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很常见, 这会的农村基本上是见不到水泥的,家家户户的院子, 基本上都是靠石磙, 碾压的平平整整。

平时可以在这个压的瓷瓷实实的地面上晒个野菜,大酱,菜干,木耳,蘑菇, 山货啥的。

农忙时也可以晒个收获的玉米, 高粱, 小麦, 豆子, 谷物啥的农产粮食。

前屋是二间, 一间卧室, 一间大客厅。一进门便是大客厅, 卧室的门开在大客厅里侧。客厅里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大靠背椅子,以及靠墙摆着两条长凳子。想当年,家里来外人,爷爷,奶奶都是在这里接待,不会带到中院或厢房去。

客厅最里头的一个墙角有一道侧门,拨开侧门的木栓,打开吱吱呀呀的小门,过去便是中院了,中院的正中间有一颗大葡萄树,葡萄树旁有一个石桌和四个石凳,旁边东西厢房前还有一棵甜石榴树,一棵杏树,一棵桃树,一棵山楂树。

这些都是爷爷许定山亲手为奶奶许梁氏种的,为的是让奶奶即能看见她喜欢的花朵,又能吃到她爱吃的果子。

东西厢房为了隐蔽,防人些,专门建在了中院。外面的人,如果不打开客厅的侧门是进不到这里面的。没人领着根本进不了中院,所以在这中院做个啥还是很隐蔽的。

中院除了这些有果树的地方,其余的地方都被爷爷用小石子铺的平平整整的,不见一点泥土。

西厢房有两间,一间说是客房但从来也没外人入住过,一直都是奶奶占着,在里面画个绣样,写写毛笔字,摆个架子绣花啥的。

另一间改成了灶间,一进门靠墙有一口大水缸,木窗下紧挨着墙有一铺大炕,炕和安着两个大锅的两眼土灶是连着的,一年四季,除了冬天,这个屋子是只做饭,不住人的。

爷爷,奶奶还在世时,每年一到冬天,许向华便会和他们一起搬到这间屋子里过冬,做饭的时侯顺带连炕也烧的热乎乎的,即省柴禾,屋子里也很暖和。

农家切菜,擀面条,蒸大馍馍用的大案板顶着北墙支着,案板上方的墙上定着几颗钉子,原先那里挂着饭勺,锅铲,筷子篓等小杂物。

案东边有一组原木色的高低柜,柜子上只刷了一层清漆,保护着原木色的柜子不受油烟浸染,这组柜子也是许定山亲手打造的。

打开柜门,柜子下面空间很大的地方是原来放少量米,面,豆子等粮食的地方,只不过现在这里空空如也。

上的两层是放碗碟,调料的地方,以前这里面还放着两套,在这到处都是陶制的或是粗瓷大碗的农村,非常少见的细瓷餐具。

一套带青花的白瓷碗碟,一套不带任何花纹的纯白瓷碗碟,那是奶奶许梁氏最喜欢的餐具,在奶奶去世后,被他悄悄的转移到了地下小密室里。

当年他奶奶去世后,大伯娘,四伯娘还有自家老娘都盯着这两套餐具,为此三人还干了一架,互相指责是对方拿了,现在想想当时的场景,还是可乐的不行。

当年奶奶去世后,那老妯娌仨在知道院子留给他时,都快气疯了,一个个跟蝗虫过境一样,把这院子搜刮一空。

结果除了一些衣服被褥,杂七杂八的炊具,农具,一个值钱的东西也没找到。

本来这些柜子,还有前房,厢房的柜子,桌椅板凳也是要搬走的,可惜,爷爷的遗嘱里说明了他做的这些东西要留给许向华,当个念想,谁都不准动。

仨妯娌没能如愿,对许向华的怨念更深了,连带的和许向华同辈的亲堂兄弟对许向华也都有意见,这也是许向华为什么跟同族其他枝的堂兄弟关系好,跟亲的堂兄弟关系一般的主要原因。

东厢房也有两间,一间是许向华以前的睡房,另一间是放粮食,杂物的仓房。

仓房里现在只剩下两个空空的大木柜和一个单人小木床。以前这个仓房里,柜子里装了许多粮食,墙上挂着的竹篮里装着不少奶奶收集的菜种,小木床上摞着,晒的干干的,用小袋子一袋一袋装好的干菜,山货。

仓房靠里边有一个地窑门,打开门,里边的空间虽然并不大,但是很干燥,四四方方,修整的很利索,就像一个地下室,以前这里面是放一些多的粮食,干货,还有冬天需要储存的大白菜,白萝卜,红薯,土豆啥的。

隔壁许向华的卧室里也有一铺大炕,还有爷爷专门给做的小衣柜,小书桌,小靠背椅子,墙上还挂着许向华五六岁时用过的小弓和小木刀,还有奶奶给他画的两个风筝,一只老鹰,一条大龙。lt--gtgt

br /gt

出了东厢房,绕过一个照壁,便是同样用石头围起来的后院,后院很大,就像个菜园子

一进后院,左边是一个压水井,长长的铁管,安着一个木头长手柄,每次压水时,得先拿葫芦瓢住里面灌上两瓢水,加加压,然后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的压上那么几下,水便流出来了,很方便,水也很甘甜。

就这小压水井,别说二十多年前了,就是现在村里也没几户人家有,大家吃水基本上都是村子中间或是村北的水井里挑水,不是不想用压水井,而是想打这种井,一是花费高,二是还得专门去县里的打井队请人打。

右边是一个柴棚,因为奶奶身子弱怕冷,所以爷爷每年都会在这里存上满满的柴禾。跟村里其他人家砍回来就摞的扔一堆不一样,爷爷都会把柴禾砍成一段一段的,摞的整整齐齐。

中间有一条用小石子铺的五十公分左右的小路,路左边有点靠山,比较阴凉些,以前种着韭菜,菠菜,香菜,大葱,白菜,萝卜之类的比较皮实,不挑环境的各种蔬菜。

路右边向阳,种了一些夏季喜热的蔬菜,像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啥的。

还有他和奶奶最喜欢吃的草莓,可甜了,是爷爷专门从山外给寻的苗子,当年这可是村里小孩中的独一份,好多孩子讨好他,就为了能咬上一小口。

现在苗子早都死了,奶奶去世后,许刘氏趁他年龄小,为逼他交出这个宅子的钥匙,不准他来这座宅子,他只能偷偷来,这草莓苗又是个娇气的,没有照管好,可惜了。

顺着石子小路走到头,就是一间带着青瓦顶的厕所,紧挨厕所是一个猪圈,猪圈旁还有一个三面土坯,一面用手腕粗细木棍围好带青瓦顶的鸡棚。这些都是专门建在这的,奶奶嫌弃这些东西脏,有味,爷爷就把这些建在离中院最远的地方。

后院的墙上也开了个门,打开紧锁的门,走出去,便是小梁山,以前爷爷经常从这里带他进山打猎,打完猎又从这里回来,稍注意点,便会神不知鬼不觉的。不像住在村里,你就是猎个鸡毛,屁大点工夫,全村都知道了。

前世今生,这院子他也只领过田春梅进来过,在这里一起打扫,摘果子,给她讲他和爷爷,奶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