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相见(上)(1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1984 字 11天前

第六十章升级

通驷桥也称东阁桥,位于龙游县东门外,全长165米,原为木桥,北宋宣和年间县人祝昌宥之妻徐氏以木桥易朽,乃输金万余易之以面石未成。数十年后,至南宋淳佑年间十墩石桥方建成,后知衢州事的马天骥又在桥上建屋五十楹,而明清时亦多有重建重修。

月余前,明军大举进攻衢州,负责城防的清军金华总兵马进宝便着人将这座石拱桥拆毁,不过由于时间紧迫,最终也仅仅是把桥面以及其上的建筑物尽数拆掉,而拆毁桥墩的工程量显然过大,也只得放弃,任由其继续矗立在灵溪之中。

等到了明军攻陷龙游县城,暂时受命代理龙游县城事务的幕僚得到了陈文的许可后便征发工匠、民夫重修此桥,一来是为了便于明军的物资、人员输送,而另一方面也有着恢复民生的用意存在。

夜色之中,通驷桥东岸桥下村旁的鸡鸣塔下,倪良许带着亲兵目送着那辆马车驶上了刚刚修好一天的桥面。

当那个女子轻轻的吐出那句“将军就认定了只有妾身带着两个家仆前来报信”的话语之时,倪良许第一反应便是那个帮助周家小妹离开府衙的那个书生与她分道而行,而她仅仅是摆在明面的诱饵而已。可是重新看过这个女子,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也总算是彻底弄明白这个小女子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周家小妹说的没错,叛乱已经足足五天了,而金华府城和衢州府城外的明军大营不过两百里地而已,况且从一开始曹从龙源于其对朝廷权威和威逼利诱手段的迷信以及后续计划的必要,对于封锁消息这一方面做得本就不是特别好。虽说叛乱的突然性和落后的通讯方式导致他们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时间,再加上陈文的大军正在围攻衢州府城,时间应该足够他们完成准备工作,但是同时,陈文在金华府早已自成势力,两地之间方圆数百里,也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小女子在赶往衢州报信!

一旦想明白了这些,本就对与曹从龙合谋夺取金华府之事抱着反对态度的倪良许很快将原定计划抛诸脑后,转而与周家小妹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周家小妹会策动她的兄长周敬亭在陈文面前为罗城岩白头军美言,以降低陈文一旦翻盘后实施报复的力度,而倪良许则需要在金华府城内保住周氏一族不至遭到太多的迫害,仅此而已。

双方在以祖宗陵墓和子孙福祉赌咒发誓了一番后,倪良许便放开了道路,任由手无寸铁的她们通过,而他则带着亲兵踏上了返回汤溪县的路途。

只不过,当他返回到汤溪县,却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这两天他的那个亲信副手在汤溪县招募了近两百新兵,虽说花费还是要高于金华明军的标准,但是有汤溪县的文官支持,倒也足以应付。至于坏消息,则是那两个家人并没有被控制的队长带了近半的原驻军逃离了汤溪县城,而骑兵全部随他前往龙游的叛军则根本无力追捕。

一出一入,从数字上来看还是他们赚到很多,但是原驻军大多上过战场,战斗力绝不是那些刚刚招募而来的新兵能够比拟的,若是再联想到数日前金华府募兵不顺利,这些夹杂在一起使得倪良许的背脊上猛的冒出了一片冷汗,不由得开始庆幸前天傍晚的选择。

军心不稳,原驻军实在不宜轻动,倪良许也只得在一再申明不会侵犯剩余驻军军官麾下士卒的基础上,尽快在此地开始仿照陈文的练兵方法训练新兵,为后面日子里的各种可能做准备。

至少按照常理而言,无论是曹从龙夺权成功,还是陈文实现翻盘,手中有兵的话转圜的余地也会更大一些。

………………

倪良许踏出汤溪县城去追杀周家小妹一行人的前夜,奉命前往东阳县的使者也早已抵达东阳县城,将曹从龙分别写给本县文武的书信传达完毕,只待得到最后的答复便可以回返。

东阳县的县衙之中,在由师爷当众宣读浙江巡抚曹从龙和代理金华知府韩启正联名下达的檄文和政令的诵读声中,知县严之恒静静的观察着下属官吏们的反应。

这份表明立场的檄文和即将宣读的政令严之恒早已看过,韩启正的私信中也将此事说了个明白。限制武将的权利,甚至是重新恢复大兰山明军原本那种文官掌控全局的传统,这些事情他和其他文官早已有所筹谋,只是当时的打算还是把沈调伦请回来与陈文分庭抗礼罢了。

而现在,曹从龙招安了罗城岩白头军,随后更是通过兵变夺取了府城的大权,在他看来实乃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而陈文被排挤出局后,这支明军便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文官的地位和权柄也可以得到保证。至于曹从龙本人并非出自大兰山一系的事实就显得并不重要了,毕竟这位巡抚老大人可是鲁监国亲自任命的,有着朝廷的权威作为依仗来恢复以文驭武的祖制自然也是名正而言顺的。

眼下府城已在文官们的控制之中,当地守军也已经荡平,甚至连那些暂居府城的军官家眷们也被曹从龙掌握在手中,想来已是大局已定。

听着师爷一字一句的将檄文诵读完毕,当发现落款除了曹从龙外另一个却是原来的金华府同知韩启正而非孙钰,那个金华府生员出身的县尉立刻向信使出言问询孙钰的现状,在得到了孙钰染病在身不能理事,暂居府衙之中修养的回答后,软禁二字在嗓子眼里转了好几遍才忿忿坐下,只是那张脸却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的,显然是憋得不容易。

这样的消息实在太过突然,在座的众人皆面如土色,也许还在如他此前那般权衡利害。只不过,这些人皆是文官,对于眼下武将骑到了文官的脖子上的现实肯定也是忿忿不平,大抵很快也会如现在的他一般喜迎文官集团重新掌控全局的局面重现于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