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货币的统一,在新朝初年人才资源并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队伍内投入的资源其实并不少,除了不少原有地方上的铜匠制币匠之外还有不少的金银匠,再加上不少水力机械的教员及监管人员,总计规模多达八千余人。这八千人大多还不是学徒一类的新手,而是各地拥有不少经验的工匠。即便如此,这些人也花费了大概半年左右左右的时间用以熟悉新的制币流程。
皇城内的京师制币局制造金银钱币很大程度上不是“铸造”,而是“冲压”后再进行手工打磨。
冲压制币并不是工业时代的技术了,古罗马时代就有不少精美的钱币是用手工冲压工具制作而成的。当然,古罗马时代比较精美完善的金银钱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多是比较大价值也比较高的钱币,流通性并不是很好。远不能像铸造后打磨的铜币那样使用广泛。虽然在金属加工方面西方很早就领先于东方,不过在水力技术还没有广泛普及的古罗马时代手工冲压类似铜钱大小重量级别的能够广泛流通的钱币依然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
这一两年的时间内南京城内水力机械的广泛应用内队伍内不少制造都提供了不少方便,在钱币上也是如此。有了水力锻锤乃至不少精密的称尺量具,类似碎银一般的原料很简单的就能锻成型,锻压外加之后的手工打磨处理一枚钱币的时间被压缩到了不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再加上金银原料初步处理称量所需要的工时也不过十五分钟而已。
这样一名工匠一年三千个左右的劳动小时大概可以生产一万两千枚银币或者金币,整个制币厂一年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年能够制出的金银币多达1。1亿枚,折合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规模。
当柳香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也大致了解了张海的意图:“也就是今后我们中央机构发行的钱币都要替换成这种经制的‘银元’或‘金元’,从而最终废除现有市场上的大多数银两?”
“真正意义上的‘废两改元’这个急不来,就如同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大概十年或二十年后看看吧。”张海印象中至少在民初的时候“大洋”就开始出现了,可真正意义上落实‘废两改元’却是要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时候了。以流通市场上未来估测可能每年多达数以亿计的通货算,就算银币的发行量多达每年一两千万两,至少也要十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废两改元的条件。
柳香仔细的拿起两枚制成的大小银币及一枚小金币。这些金银钱币以和铜钱差不多大甚至略小的小钱为主。中间没有方孔而仅仅是几平方毫米的一个钱眼用于串联。虽然是小钱,但打压后打摩而制的精细程度比世上的绝大部分铜钱都要突出了。如果没有水力械和精细化的制造管理则可以想见:在金银货币上制造出同等规格可以乱真的钱币出来光是手工成本就可能让私铸的那些钱币得不尝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