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他们三个终于回到了赤嵌农业基地。
热兰遮城到赤嵌农业基地的公路,现在越来越平整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多日来没有下雨,而且汉唐集团的机动车大部份都停运了。
汉唐集团的双轮手推车和明人农民们的独轮车,对土面公路的破坏能力还不算太够,何况有些重点路段都用三合土铺垫。
那三合土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它们的比例是1:3:6,都分层用石碾碾压过。
这里早晚都要上马水泥公路和路灯,但现在时候还不到。
此时赤嵌农业基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地酒香味道。
夫妻俩知道这是赤嵌酒精厂开槽了。
其实早在汉唐集团来之间,这里就有用糖蜜生产加工酒的小作坊。
当时,吴咏梅来到这里后,在建国安董事的陪伴下,去了那家造酒的作坊,那儿不是荷兰人的财产,是本地一个小商人开办的,汉唐集团的人没法子没收。吴咏梅只是要看看这个时空的酿酒方法。
当时,他们夫妻两人在郝刚的护送下,很有礼貌地参观了小作坊。作坊主自称姓张,脸上一团和气。
吴咏梅当时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古老的一种多级连续发酵法,它非常适用于液体发酵。
只见那帮子明人使用了三个加盖的大木桶,每个大概都有2.5米直径,1.7米高,同时明人们把它们之间用打通的粗竹串联在一起。由于它们三个都不在一个平面上,呈阶梯形。这样,那些液体可以在发酵后,自然地流入下一个木桶,继续发酵。
吴咏梅想了一下这种结构的好处。
明人们这样做是把前两个发酵罐作为主体罐,在酒母与基本稀糖液连续流加的条件下,使酵母处在对数生长期,以便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动能力,从而使发酵在一开始时便能达到主发酵期,这样,也许发酵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这一切当然只是吴咏梅凭借自己专业知识的解读。
小作坊老板也许另外有自己的解读,只不过当建国安董事放下手中的dv,认真询问他时,他却是一脸的闪烁之色,只是说祖宗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
当时,建国安董事在心里骂了一句,狗逼样子,谁会在乎你的什么秘法。
建国安董事当时的脸色不太好看,至于嘛,这个民族有太多的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祖宗秘籍中留失了!
吴咏梅当时笑着拉了他一下,不用多问,看看就行了。
她一开始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加温的?
走近了看,才发现原来是陶瓷缸底,这也就说明了,明人们最大的发酵罐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大件陶瓷的加工水平限定发酵的发展水平。
吴咏梅看见他们在竹管和木桶的连接处还涂抹了树胶,以用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她不用碰就能看出那个盖子很重很重,三个成年人都难以打开吧?
他们又是怎么控制发酵温度的呢?吴咏梅看到那个烧火之人,不停地用手背去碰那个缸体,她明白了,这是靠经验啊。
当时,吴咏梅认真查看了一下他们的生产原料。
他们是用榨糖后剩下的糖蜜做原料。这很正常啊!糖蜜是加工制糖后的副产品,价格低廉,货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