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话在来之前,荣娘已经跟夫君刘之烨商量过了。这是晚辈的本份嘛。
刘王氏拒绝了。
就是在儿子、儿媳妇离开时,表示了挺舍不得他们,当然了,更舍不得了一双孙女孙儿。至于两个小婴儿?
这会儿,被荣娘喂了母乳后,正是睡得香甜呢。
最终,告别了。
刘之烨就是驾着驴车,载着荣娘和亲娘赵春花,以及一双儿女离开了内城的这一座王氏小宅。
刘王氏站了大门口,一直瞧着那车辆不见了踪影。
“夫人,您怎么不留了三少爷住下来?”
身边的老嬷嬷是王氏嫡支派来照顾了刘王氏的。当然,这个老嬷嬷也是熟悉少年时的刘王氏。知道这年青时的刘王氏也是一个要强的性子。
“留了人,没留了心。算了,我不为难了三郎。”
要真留,以亲娘的身份,刘王氏自然能留了儿子三郎。可留了今日,明日呢?后日呢?
刘王氏也明白着,她强求下了儿子三郎,就是让儿子在为难罢了。
特别是她眼下住的宅子,那是王氏嫡支的产业。名义上随她住,由得她住了一辈子也使的。可她怎么忍心自己的儿子寄人篱下?
到底儿子三郎的姓氏是刘,是堂堂的刘氏一族的子弟。
至于说,为何不置了家业?
刘王氏的女儿刘遂歌已经是在皇家道观中,被当了道姑。儿子一直失踪,刘王氏攒着家业干嘛?还不是给旁人留着的。
刘王氏当初没那个心思。如今嘛?
则是瞧着三郎的成长环境,真不适合了在建业城的内城居住。这地方随便扔个瓦片的,就能砸到了贵人。刘氏一族莫落了,人,总要认清现实的。
这些年的人情冷暖中,刘王氏看透了。
“走吧,回屋里去。”
刘王氏对侍候的人说道。
“诺。”
嬷嬷和丫鬟皆应了话。
刘王氏离开了大门口,往堂屋行去。她面色平静,心头却有酸楚。亲生儿子寻到了,可儿子三郎的嘴中,貌似更喜欢了外城北区的那个小家啊。
刘王氏一路行来时,心里涩涩的。
彼时。
荣娘和亲娘赵春花正是坐了驴车里。
母女二人各自抱着一个小婴儿,刘玉娘和刘伯玉这会儿,都是睡得香甜着。倒不知道了,大人们的烦恼。
“夫人……”
赵春花顺嘴儿,又是对刘王氏唤起了这个称呼。可刚想接着说话时,她又觉得这个称呼有点不对头。
赵春花停了话。
荣娘瞧了出来,她没多讲什么。有时候,外在环境的改变,人总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嘛。
“三郎她娘挺好的,待你的态度如今一瞧,真是万般的好。”赵春花这时候心情是真好,她觉得三夫人刘王氏喝了女儿的媳妇茶,认下了这一门婚事。
于赵春花而言,就是心底的一块大石头落地。
“嗯。我跟三郎会好好孝敬母亲的。”
“我们也会好好孝敬娘的。”荣娘先是说了对婆母的尊重,自然也忘记了自家的人。
当着亲娘赵春花的面,荣娘一直唤了婆母刘王氏一声“母亲”。当然,若是亲娘赵春花不在的场合里,荣娘也会随着夫君一样,唤了婆母一声“娘”。
刘之烨当着丈母娘赵春花的面,唤了刘王氏一声“娘”。唤了丈母娘赵春花一声“岳母”。而在亲娘刘王氏不在的场合里,刘之烨也会随着妻子一样,唤了岳母一声“娘”。
等回了建业城的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
荣娘一家人是归家了。
刘之烨没进了院子,他去退了租赁的驴车。
等着当天的午时,用了午饭后。
赵春花领着两个小婴儿去躲懒睡个午觉。毕竟,荣娘照顾两个孩子,多数时候是忙碌不过来的。亲娘赵春花在帮忙照顾了。
这不,赵春花也是养成了午歇的习惯。
至于荣娘这会儿,就是守了铺子里的豆干、豆皮买卖。顺道里,夫妻二人也是谈些家常话。
“三郎,后悔吗?”
“瞧着内城的繁华,那等高宅大院的。外城这等地方,可比不了。”荣娘看似一句打趣儿,其实,也是想知道了夫君刘之烨的态度。
“那又不是咱家的家底儿。与咱家无关的。”刘之烨心中敞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