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以人换粮(1 / 2)

在韩健等候杨瑞诞子之时,同时在杭州城内的司马借,则在为冬粮发愁着。

自从金陵城失守,江南大多数产粮的地区,基本都落入到北朝人的手中,北朝人对于粮食和物资的吧控非常严实,因为从开始制定战争计划的时候,谁都没料到韩健没有先打闪电战,而是在图谋南朝的粮食和物资,使得北朝各路兵马南下抢粮之时,基本没有防备。

在这一年秋粮成熟之时,南朝还在忙着内斗,于是乎,无论是南逃的女皇势力,还是如今身在金陵城的朱同敬,都需要为粮食而烦忧。

“先生,如今勤王兵马已有四万余人,不知粮草尚且能应付几日?”

在杭州的太守府内,女皇开始临朝听政,虽然这是她的流亡朝廷,但自从她登基,也从未真正掌权过,可以说现在的萧旃反而掌握了她原本所不拥有的皇帝的大权。这四万多人马,在她看来已经足够光复金陵,毕竟有司马借,在萧旃眼中,司马借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军师。

而此时的商议,却并非是当众商议。

在人前,无论是萧旃还是司马借,都要表现出这场战争即将获胜的姿态,让所有人觉得,拿下杭州城是第一步,下一步大军北上,直接金陵城唾手可得。尤其对杭州城刚刚归顺的军民和官员,更要如此的表现,否则,谁会替你卖命?

司马借无奈道:“若估摸的不错,再过四五天,军中就要开始缺粮,再过半个月,我军将会断粮。”

“这……”

萧旃陷入沉思,她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糟糕,就在大军北上这么顺当的时候,居然会发生缺粮的事件。意味着,就算大军到金陵城下,也不得不退兵,再做谋划,至于杭州城内守军的状况,萧旃都不敢去想,若不能安顿好这些人,难道将已经得到的杭州城再拱手让出去?

“先生可还有别的办法?”萧旃看着司马借,眼下似乎也只有司马借能想出办法来。

但司马借终究是人不是神,他就算再有智计,也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来。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倒可以跟北朝借粮,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司马借说出一个令萧旃也苦笑不已的方法。

萧旃叹道:“如果北朝真的肯借粮食给我们,那何必还要出兵南下?他们现在所消耗的粮食,不同样是从我南朝国土上掠夺而去的?”

司马借继续摇着头:“但或者,北朝有借粮的理由。”

萧旃是聪明人,她很快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她试探地说道:“先生是说,北朝人想以我们的兵马来牵制苏廷夏和朱贼的兵马,所以会借粮给我们?这恐怕……北朝的谋略者有这样的计划,也无法对他们的军队交待。”

司马借点头。

萧旃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就算韩健想利用司马借的勤王兵马来牵制苏廷夏的兵马,但也不会明着把粮草送到杭州城来。不然北朝的将士会怎么想?我们辛辛苦苦在前线上打仗,结果当权者把粮食借给别人来打我们?

司马借道:“或者可再去一封信,试试也好。若北朝真的肯借粮呢?”

萧旃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点头。萧旃同时问询了一些关于南边调粮的具体情况,司马借都表示以现如今的状况,想从后方调粮是不太可能的。

腊月十四,就在司马借第三次去信苏州不到四天后,韩健的回信也到了。

当司马借看到这封回信之后,他甚至愤怒地把信丢在了地上,这是他跟韩健那么多书信交流后,第一次会对韩健的书信产生如此的愤慨,甚至韩健只写“苏廷夏”三个字的回信,他也是一笑了之。

就在司马借把信丢下之后,萧旃也正好从太守府的正厅内堂出来,见到这一幕。

她也是在得知北朝回信后匆忙出来查看情况,在司马借去信苏州的这些天,杭州城内已经近乎开始断粮,随着军中将士配给粮草的减少,已经有人在鼓噪,说是勤王兵马断粮,而眼下又无法从闽浙等地征调粮草过来,甚至苏廷夏的兵马,也很快从后开始包抄过来。

“先生这是作何?”萧旃也有些惊讶,“先生可从来都是处变不惊之人。”

等萧旃在太守府的正堂坐下,很有帝王的威仪,虽然这不是皇宫,但司马借宁愿把这里当作是皇宫。

见司马借不言,萧旃一笑道:“就算北朝不借粮,不也是早就料到的,先生何须生气呢?”

司马借叹口气道:“北朝不是不肯借粮,但提出交换条件。”

萧旃这才知道为何司马借会如此生气,那一定是交换条件非常的苛刻。

的确,眼下杭州城内的缺粮,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先是降军不服,而后是跟随司马借北上的勤王兵马不服,没有士兵会饿着肚子打仗,他们打仗如果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谁会替他们卖命?

萧旃问道:“莫非北朝,想从我们手中把杭州城要过去?”

司马借摇头,显得很无奈,让侍从把地上的信捡起来,叹口气道:“陛下还是自己看吧。”

萧旃这才好奇的拿过信去,等她看完,她的脸上也露出些微的苦笑。韩健所提出的交换条件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借粮可以,但需要以萧旃作为“人质”来交换粮食。

“先生何须自责呢,朕是南朝的天子,如今勤王兵马有难,朕如果可以以区区一人之力,来换得南朝的长治久安,那又何尝不可呢?”萧旃还是很会为大局着想的,她自己也知道在勤王的兵马中帮不上太多忙,很多时候会让她觉得耽误了司马借处理军务。

司马借道:“陛下若以为,此番往北朝军营,还能平安归来?”

萧旃道:“先生何出此言?朕也曾亲自往北朝去,在先生和皇叔拥戴朕为帝王之时,北朝同样予以放行。而今才不过两年时间,先生莫非是忘了?”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北朝尚且在与鲜卑人战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将陛下南归,可令我朝内部动乱,这是北朝想暂缓与我朝交兵。”司马借分析道,“而今,北朝兵马大举南下,正是为吞并我朝疆土,此时我朝江北尽失,连楚地和江赣之地也落入北朝之手,若陛下再往敌营中去,怕是没机会再回来。难道陛下愿意做一个亡国之君?”

司马借毕竟是北朝人,他在说话上没有读书人的迂腐,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因而就算司马借提到“亡国之君”,萧旃也没有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