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娘自去忙着招待顾客,秦少廉陪着冯秋在后院里玩耍。秦妙提了个装粮食的布袋,计划着东西采买完之后全都放布袋里提回来。不料李柏却是跟着她一起出了铺子。
“你不在柜上收银子记账吗?”秦妙好奇的问李柏。
李柏将秦妙手中的布袋接了过来:“不妨事,三大娘会记在心里,等我回去了告诉我,到时候只需要在账本上补上就行。”以前他去那座宅子里面搬粮食的时候就是这么弄的。
秦妙知道三大娘是个磊落人,绝对不会贪墨银子。于是便由了李柏,他跟着正好,有人帮她提东西了。
两人沿着西大街往前走,先去了杂货铺子,采办了油盐酱醋,然后又去了布店,买了几匹庄户人家常穿的粗棉布。布店的掌柜看到秦妙之后,认出她来,笑着问:“小丫头,又来买布了?”
秦妙点头:“是啊,替村上的一个婶子家采买的。”
布店的掌柜从货柜后面拿出了几匹轻盈单薄的料子来:“上次你来的时候问过夏天的料子,这不,货已经到了,只是天气还没热起来,没有摆出来。要不一起采买了,回家也好提前将夏天的衣裳裁出来。”
秦妙捻起那夏天用的布料的一角在手里捻了捻,确实很轻透,可见是好料子,整个镇上能用得起的人不算多。大约是觉得她每次来采买的东西多,付钱也大方,这才将这样的好料子拿出来给她看。
只是……秦妙不由担忧的问:“掌柜的,你这布料可会掉色?”万一夏天穿上身被汗水一浸掉了色在身上,那岂不闹笑话?
掌柜的立刻回答:“只要不长时间搁水里浸泡,就不会掉色。这是料子虽然轻透,可却是棉线纺织的,棉线上色,本就不牢靠,天底下的棉布都是如此。若想一点颜色都不掉,那得是上好的锦缎,还得是彩色蚕丝织成的缎子,颜色天然生成,自然一点颜色都不掉,否则,就算是皇帝佬儿的衣裳,那也免不了要掉色。”
掌柜的是精明油滑的生意人,一席话说得,好像是再要求料子不掉色那就是蛮不讲理了。
秦妙笑着回应说:“我一个小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懂,多谢掌柜的指教了。”
掌柜的立刻和善无比的笑:“小神医,你哪里是寻常的小孩子,实话给你说了吧,这些料子我门店可是很花了一些功夫进回来的,绝对是上好的货色,不说别的,光是那细细的棉线都很需要一番功夫,然后还要织成这样带暗纹的薄棉布,光是工钱就不在少数。你若是诚心想买,我就只叫一个公道价。五两银子一匹,怎样?”
第162章 皇帝的告示
大熙朝里面一匹布宽两尺,大半米的样子,长三十三尺,十来米的样子,一匹布裁三四个人的衣衫是尽够了。
秦妙选了三匹这样轻透的料子,一起给了布店掌柜十二两银子。掌柜的一面收银子一面夸秦妙这个小女娃太伶俐了,最后还说下回要买布还到他家布店来,绝对给她最实惠的价钱。
秦妙一一笑着应了下来。收好了布匹,交给李柏抱着,这便出了布店继续往前走。
走了没多远,发现一条西大街差不多快要走到头了,检查了一下已经采买的东西,差不多尽够了。原本还想买些五花肉的,想着明天冯三娘认干儿子要摆酒,少不得今天住在镇上,过了明天后天才能回村,便打算回村的那天在采买五花肉好了。
正想告诉李柏,不逛了,回粮店去。忽听见一阵热闹的锣鼓声响了起来,然后隐约听到有人在喊什么:“贴告示了!都过来看!皇上亲笔写的告示!”
每次朝廷来人贴告示,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都是一件稀奇事,不管认字还是不认字都少不得要凑上前去看一看。今天这告示,比之前的告示还要稀奇,居然是皇上亲笔写的,这还了得,顿时镇上的百姓蜂拥出来,朝着那贴告示的地方跑去。
人都往前挤,秦妙想着自己一个孩子大约是挤不到最里面去了。便和李柏一起先回了粮店,将采买的东西都拿到二楼秦妙的那个小房间放好了之后这才下楼来,让冯三娘去人群中打听一下告示上面的内容。
因为大家都很是关注那张皇上亲笔写的告示,这么一会儿的时间,告示的内容就被传了出来。
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娘看了冯三娘,不由玩笑说:“三娘,这个告示对于你来说绝对是好事。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就不那么好了。”
冯三娘忙说:“瞧大妹子你说的,我还不是个老百姓。那告示上到底说了什么,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些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