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benoit先生似乎极为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而附中校长应邀而来,最大的原因也怕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坐镇三方围绕坐台,上半场分析数据的讲师已经将ppt撤换了下来。

许攸宁发现何雨柔面色意外平静,拳头却握得紧紧,她想到她之前说的:“我要尽快让benoit先生对我改观。”

莫非早有安排?

她看着几个学生将屏幕下的椅子全部撤换成桌子,而何雨柔吸了一口气,走了上去,对面几人里同样有个女学生走了出来,许攸宁托腮挑眉,她大概知道这是什么戏码了。

这种场景在大学辩论赛中很常见,不过以许攸宁金融生的身份,最常看到这种形式对垒的是关于金融科技应用课题资金申请时的场景,她还记得她们小组曾经为了银行投资资金限制技术的研发而与国贸同学进行过一场非常激烈的对垒,连续三天的对战她们还是输了,原因是对算法的不自信,这是硬伤。

不过,拼尽一切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感觉实在称得上,美味。

两校校长自然不会将这么大一件事放在学生身上,小说里电视里说的孤注一掷,在现实生活里不可能随随便便。

许攸宁想,这大概是benoit先生与他的团队所提的要求,资金的投放几位领导人早就商榷完毕,此时只是看一下两校学生的水平罢了。

这种表演性辩论称为斗牛,

老师可以轻轻松松在辩论后跟学生说不要在意,可辩论毕竟是由好胜的两校学生主导。

何雨柔拥有深厚的英语底蕴,她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纵横面之广,同样,她也知道自己的劣势在于不够深入,如果碰到对方触入腹地那她得尽快将话题引开,俗名“挡拆”。辩论之所以誉为唇枪舌剑的浮屠台,在于它就宛如真正的战场,妙语连珠根本不允许你有丝毫的晃神和岔路。

更别提,是用英语对话了。

主题比大多数的辩论都刺激:你觉得那么多资金适合一中还是附中。

热血沸腾啊!

这对两校学生来说简直是荣誉之战,过往所碰到过的辩论大多是“道德”“人文”“社会”这种偏大的话题,引经据典什么的已经成为固定模式。如今碰到钱这种“大俗若雅”的事物,也怪不得一个个眼放绿光。

且看到容易炸毛的何雨柔如今在台上眉目紧竖,眸子里闪耀着耀眼光辉,她高谈阔论用词用句皆是一笔到位,滔滔不绝比在扎克先生旁边做引导更加的胸有成竹。

许攸宁不知不觉弯起嘴角:这种拼命三娘的认真还真是比平时耐看多了。

“一中相比附中生源覆盖全国面广以最新数据来看如今附中生源出国化的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

“比较附中如今均衡化趋势大好以魔都为圆心向外辐射后续发展力强才是优势。”

最后的命题全部转化为优势论,不过这也是无可避免。因为一旦提起对方的劣势就说明在优势上必过反而会将周延性转一个弯降低自己的气势。

许攸宁对辩论并非很有研究,却有过自己的一个独家经验。

“你有什么看法?”

温热的呼吸扑向脸颊,许攸宁正沉思冷不防被身侧的人靠近身体,一下子被吓得没了反应,她被吓到从来不会浑身哆嗦或者尖叫出声,而是心弦一紧突然放空。

沈嘉言没想到许攸宁竟然那么不经吓的,看到她突然僵硬嘴角微瘪竟像是闪过一丝委屈,向来游刃有余的他一时眨了眨眼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可再定睛一看,许攸宁已经恢复平静的表情,

“在于两字可以换个地方,如果拿优势当主语马上可以反击。”

沈嘉言没想到许攸宁真有想法,“优势在于?”

“嗯。”

“怎么说?”

许攸宁蹙眉摸了摸下巴,

“我也是以前有过一次经历。有资格获得资金“在于”学校的优势,其中在于作“是”解,而优势“在于”则更具有准确性,对应到集合论的概念,主项概念应当是谓项概念的非空子集。说得通俗一点,对于“a是b”这样的判断,b的范围应该比a大。”

沈嘉言看着许攸宁的眼睛脑中将她所说的过了一遍,不过片刻,他嘴角微勾,

“原来还在想其他方法的,不过好像都没这套好……”他垂思片刻,蓦地抬起头,朝着许攸宁明媚一笑,“攸宁真是帮大忙了。”

许攸宁发誓那一刻她第一反应是抽飞这张过于花枝招展的脸。

“我猜最多还有五秒,对面那个高个子就要截断何雨柔了。”

许攸宁懒懒接话,“怎么说?”

“高胜寒是附中的二辩,负责冲锋陷阵,今天虽不是正规辩论赛但抢断话机不可小觑。”

许攸宁打了个哈欠,望着对面,托腮点点头,“我们这里是你咯?”

“三,二……一。”

回答她的是沈嘉言的倒数声。

就像是应声一般,

对面高胜寒站了起来,正如他所说的,截断话机。

何雨柔和对方女生纷纷走了下来,许攸宁可以清楚看到她如释重负的神情,何雨柔坐到位置上才叹了口气,浑身都没什么力气了。

下一秒何雨柔看向许攸宁,神情里有得瑟,

“讲得不错。”

许攸宁盯着何雨柔看了好一会儿,直到对方眼里的得瑟变成愤怒和委屈才慢慢说道。

well,no zuo no die whyyou try.

许攸宁看向对面的高胜寒,如果他们连二辩都出了…… 沈嘉言玉树临风地走到高胜寒的对面。

她想,人真是不能比较的,和唇红齿白笑意风流的沈嘉言站在一起,高胜寒就像是光明顶上地位不错,气势不够的宋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