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1 / 2)

“钱楷?”一提到钱楷,施五眼皮便一跳,瞬间想到了钱楷曾经经手过那本私征徭役的名册,转头与三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发现三子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于是施五忙问道:“说,他们往什么方向去了?”

地痞少年低头想了想,回答道:“好像是……郑家屯的方向。”

“郑家屯!”

施五忍不住低声惊呼,郑家屯三个字,瞬间让他从一整晚纵欲过度的激情中惊醒过来。

三子见状,赶紧挥手屏退地痞少年。

李文柏带了几十个护卫衙役,还带了钱楷,往郑家屯去了。现在施五就算用脚想,也知道李文柏这个新任县令,是干嘛去了。

“这姓李的在京城大有来头,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若是让这姓李的小子查到了什么,那我们就完了!”

施五低着头,喃喃自语着,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三子,问道:“三子,地道还没竣工吗?”

三子脸色也不太好,“还差五天。”

施五闻言,满脸的纠结与愤懑,“还差五天,就差五天!这姓李的,就非要跟老子作对吗?管这么宽,对他有什么好处?”

三子瞧瞧握了握右手拳头,眼中泛起明显的杀意,轻声道:“要不,我亲自动手,斩草除根。”

施五愣了愣,如果放在以前,这样鲁莽的建议,他一定果断拒绝。但这次,他居然开始考虑起来,可见他也意识到了事情的紧急性,开始乱了阵脚。

但他还是拒绝了。

“不成!交合已经倒了一个县令了,要是再死一个,而且还是李文柏这样皇帝身边的红人,势必会引起朝廷的注意。若是派来一个钦差,只怕就连我那老丈人,也吃不了兜着走!”

“那舅舅的意思是……”

施五手指搓了搓太师椅手把上的红漆,沉思了一会儿,道:“三子,你现在立刻去地道,快马加鞭,将地道里的那些民工转移走,再把入口封住,找点树木花草,遮掩起来。那些送饭的农妇没见过地道,不可能带李文柏找到入口。李文柏找不到入口,便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三子点点头,快步向庄园外走去。

前厅里,只剩下施五深深吐了两口气,叫来了几个仆从,坐上马车,急急忙忙地向郑家屯的方向驶去。

第118章 收集证据

事实上, 施五也想骑着快马赶过去, 最好是能在李文柏前面, 把他拦下。

然而现实很无奈, 他已经上了年纪, 加上纵欲过度以及肥胖,根本骑不了马。所以只能选择速度稍慢的马车。

正当不断催促着仆从快点,惴惴不安的施五才到半路的时候,

李文柏的座驾, 已经停在了郑家屯里。

正常来说,一个县令, 真正能使唤得动的衙役,并不多, 算上皂隶、禁卒, 冲破了天也就二十多个。

而当李文柏领着五十个全副武装的悍卒杵在小小的郑家屯的时候,着实吓到了不少屯里的农妇。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附近那座山上占山为王的兵痞,带着手下们来袭击寡妇村了呢!

郑家屯的壮丁全部被征收去“修城墙”去了, 一年也没回几次家。基本全是农妇的郑家屯,也确实和寡妇村没什么区别了。

不远处的一户农家, 燃起了阵阵炊烟, 显然有人在做饭。

听到外面的马蹄声,一个二十多岁的农妇走了出来。乍一看到李文柏身后这黑压压的悍卒时,农妇吓了一跳,尖叫了一声, 连做饭的家伙都掉在了地上。

李文柏正欲开口解释,突然一个稚气未脱的声音从一旁的草垛里传出。

“娘,娘!哪个欺负我娘了!”

然后,李文柏,以及他身后的五十名悍卒,同时看着一个十来岁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儿,从草垛里跳出,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挡在了农妇的前面。

“娘,别怕,有狗子在,谁也别想欺负……”

名叫狗子的小男孩儿的声音渐渐小了,直至完全也听不见。最后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眼前黑压压的武装的五十多人,愣在原地不敢说话。

李文柏没有敌意,他身后的五十名全副武装的悍卒也没有敌意。作为身先士卒的军人,他们很欣赏小男孩的勇敢,不少人的眼中甚至满是关怀和笑意。

但是无奈,毕竟是上过战场的,身上难免带着挥散不去的血腥气息与杀气。而且他们脸上那狰狞的伤疤,也确实挺吓人的。

小男孩儿能不被吓哭,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气氛有些尴尬,农妇着急地扯了扯小男孩儿破旧的衣袖,向把自家儿子拉到身后,但却怎么也拉不回来。

最后农妇干脆用上双手,一使蛮劲,便把小男孩儿抓到了自己的身后,然后畏惧地望着李文柏等人。

李文柏有些不解。

如果是乍一看到他们这些人,受到惊吓可以理解。可现在他站在这里这么久了,这农妇就算不认识他,也该认得出他这身官服吧?为什么她还是很畏惧的模样?

“你……不认得本官这身衣服?”李文柏指了指自己身上有龟甲双巨十花绫的浅绿色官服。

见农妇还是不说话,反倒后退了两步,李文柏苦笑地叹了口气,“看来,这郑家屯,是太久没见到大齐命官了,久到……都没人认得这大齐的官服了。”

李文柏不想继续引起什么误会,便整了整衣服,自我介绍道:“本官,交合县县令,李文柏。”

这会儿农妇没有后退了,而是愣了愣,然后猛地回过神,惊慌地跪了下来。见身后的儿子还站着发呆,农妇又气又急地将儿子拉到身边,一把摁下他的头,一起跪在地上。

“草民王氏,拜……拜见大人!”

这是个封建皇权社会,哪怕再久没有官员到这里,这里的百姓也不敢不认大齐的官员。民拜官,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思想。

李文柏走上前,虚扶了一下,示意王氏和其儿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