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2 / 2)

指挥十二吐一线的还剩下的守军发起全面反击,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眼前的残兵败将全部干净利落的消灭掉,以保证亲临一线的一号绝对安全。只是一边指挥余部发起反击,一边不住的偷瞄着杨震的祁志标,脑海之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一号什么时候来的林西,怎么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第1160章 杨震重视的原因

而此刻正在与担负指挥林西战场内所有装甲兵的装甲一旅副旅长,一边细致的观察着战局,一边不住的评价得失的杨震。那有心思去管自己突然出现在这里,会对一个副团长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在让自己的警卫排协助祁志标清理日军残部后,他将眼光和心思迅速的转移到了前面已经与日军接触上的战场。这是抗联的坦克部队自从组建以来,与日军坦克联队一级的部队,打的第一场正规的坦克战。也是第一次与敌军的坦克部队,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更可以说是自七七事变以来,在打了已经整整四年的战争之中,中日坦克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对决。之前的国民政府虽然也装备了部分的坦克,一是数量不多,二是使用上与日军同样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坦克,在战场上早早的不是因为在运用上的错误损失余烬,就是在撤退的途中因为油料补充不上而被抛弃,以及有些刻意保存实力的举动。所以即便是在投入力量最多的淞沪战场上,双方的坦克基本上没有照过面。所以此次在十二吐一线的激战,完全可以说是中日战场上的第一次坦克对决。

所以对于这场战斗,杨震可谓是相当的重视。甚至不惜在战局已经进入关键节点的情况之下,亲自赶到十二吐一线观战。不过杨震虽然赶到十二吐一线,但并未参与实际指挥。而是就在一边观察战局,具体指挥还是由装甲旅的那个副旅长负责。

自己在兵力占据优势,装备上的优势更非日军可以相比的。此战虽说是东北战场上首次中日之间的坦克对决战,但是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虽说损失不可避免,但是杨震认为这是一个锻炼部队的难得机会。

尽管杨震也清楚,受制于国力和作战思维的不同,日军的装甲兵规模远远无法与欧洲国家相比。但是在本土拥有设计、生产能力,虽说性能与西方列强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随时可以大规模的扩充自己的装甲兵部队。

这次遭遇的是日军的一个坦克联队,下一次可能遭遇的就是两个,甚至更多的日军坦克联队。而训练场上的训练永远只是训练,代替不了真正的实战。只有在战场上与日军坦克部队打一场真正的实战,部队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更能检验出自己部队身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的改进战术。

虽然杨震也知道,在东北战场上,甚至整个中国战场上,受制于双方实力的对比,像苏德战场上那样大规模的坦克战几乎没有爆发的可能。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在军队建设与发展上,日本人注定了只能以海军这种吞噬金属的巨兽为主。

而陆军的发展,永远都只能放在第二位。就算日本人拼了老命,他们生产的坦克数量也不会太多。别说是苏德战场上的那样大规模坦克会战,就是进行装甲师一级的坦克会战,都不会太容易。

即便是在不远的将来,两军可能在战场上进行的坦克会战规模,恐怕更多的还是联队一级的,最多也就是日军所谓的旅团规模一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十二吐一线的这次日军联队一级,抗联加强营一级的坦克战,对于抗联的装甲兵来说是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这种规模的作战,将会是他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的时间之内,会与日军装甲兵力量进行的主要战斗规模。也是第一次对抗联之前进行与日军坦克部队作战训练成果,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检验。

为了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面,锻炼部队指挥员能力和意识。而且自认为对于装甲部队的临场指挥,自己非专业的科班出身。在考虑到不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之下,尽管杨震在此次战斗之中为了表示重视而亲临一线观战,但是他还是采取了放手的办法。

他此次来十二吐一线观战,还是要观察一下装甲旅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对于战术的运用得失,在今后需要对训练和战术运用进行哪些调整。并非是要亲自去指挥这些坦克部队,与日军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决战。

为了不干扰指挥,他甚至在战斗刚刚打响的阶段,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在那里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只不过他虽然一言不发,但是他坐在那里就让担任指挥的装甲旅副旅长王子阳感觉到压力很大。

实际上这次反击对于王子阳来说,组织的多少有些仓促。此刻装甲旅坦克团的主力以及摩托化步兵团,正配属骑兵旅的两个营,一师的一团由李明峰指挥在巴林左旗境内作战。留在林西境内的坦克部队除了五个坦克连之外,多是之前在战场上负伤,眼下正在抢修的坦克。

即便是这仅有的五个连之中,驻守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并没有参与此次战斗,就留在原地准备迎战日军可能进行的反击。而在十二吐一线身后的两个坦克连,则因为在抢占林西后已经处于相对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这两个连实际上是由三个坦克连剔除正在大井维修的战损坦克后临时编成的。

两个坦克连原本按照抗联装甲旅的编制,应该一共有的二十八辆坦克。但是实际上,这两个连眼下总共只有十九辆坦克。其中三辆坦克还是从外蒙苏军仓库搞来的二手货,因为备件的原因,还未来的及安装附加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按照抗联的标准,这三辆坦克暂时不能用于一线作战。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坦克部队虽说没有给装甲一旅带来多少麻烦。其主要装备的三七速射炮,也没有能在战场上击穿一辆抗联的坦克。但是二十三师团步兵在战斗之中的疯狂劲头,却是给装甲一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虽说因为步兵的掩护还是比较得力,无法维修而彻底损失的坦克数量没有超过十五辆,但是轻重伤的数量却是不少。而参战的装甲一旅主要的战伤坦克,大部分都是被日军催死挣扎的步兵,使用手榴弹炸断的履带,或是负重轮被炸毁。

这种战损的坦克,大约在二十多辆左右。是抗联此次林西作战,坦克部队主要的战损原因。再加上其他发动机受损,或是火炮出现故障,以及其他损伤的坦克。林西境内主要战斗结束后,整个受伤正在抢修的坦克在达到了四十多辆,临时编成了三个连在大井一线抢修。

除了部署在十二吐和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之外,编入整个预备队的完整坦克实际上只有两个连的数量。这也是在迂回部队还要继续夺取北面的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王光宇可以抽调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夺取林西县城后,王光宇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北线。试图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占大板、林东一线,打通与杜开山的直接联络。同时稳定整个北面的战线,以集中力量面对日军的反击。

为了达成这个战术目标,他将装甲一旅的主要力量都编入了北上的部队。在林西境内虽说掌握了一定的预备队。但是在考虑的林西境内的日军主力已经被打垮,除了在孙家营子一线和十二吐一线的纵深,各部署了少数的坦克部队防止日军可能反击之外,在预备队中只集中了两个连的兵力。

同时将所有的战损坦克留下,一方面是抓紧时间抢修,恢复这些战损坦克的作战能力。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些战损坦克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虽说王光宇之前并没有想到运用坦克部队,与日军部署在林西的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战。但是目前固守在林西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以及翁牛特旗境内的二十三师团残部,并未彻底的丧失发起反击能力。

尤其是之前一直未动用全力,只是出动少数兵力参战的这个第三战车联队,对于王光宇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在暂时还要集中兵力夺取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将这些战损坦克尽全力抢修好,王光宇手中也有了一张王牌。

如果不是装甲一旅的修理营留在林西境内的两个修理连工作得力,在战场上不顾日军的炮火和步兵的反击,只要一发现有坦克出现战损的情况就立即拖下来抢修。并在备件不全的情况之下,动用一切手段不分昼夜的进行维修。

在预备队出动之前,将大部分的战损坦克抢修完毕。单凭十二吐一线的两个坦克连总共十九辆坦克的兵力,在不调动孙家营子一线坦克部队参战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参战。

尽管在装备的性能上还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四十多辆坦克与即便除去之前战损还有六十辆各种型号坦克的第三战车联队作战,总归还是胜算把握不大。蚂蚁多了,在很多的时候也会咬死狗熊的。

不过参战的这些六十一辆坦克,除了十二吐方向原本部署的以及预备队加在一起的四个不满编的连,性能尚属完好之外。刚从修理营出来的那些坦克,因为时间过于匆忙,还有相当一部分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还没有彻底的维修好。

有的坦克火炮,开炮的时候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无法进行仰射或是俯射。有的坦克之前战损的负重轮,因为一时还无法补充,还是用从被摧毁的日军坦克上拆卸下来,经过修改后临时代替的。

还有的坦克炮塔上的高射机枪被日军速射炮或是炮兵火力打掉,因为缺乏备用货源只能用苏制dp机枪临时代替,或是压根就暂时不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步兵火力打坏的附加装甲,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只是因为形势紧急,勉强调到十二吐一线参战而已。

第1161章 差距决定命运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三七速射炮虽说无法击穿抗联坦克的装甲,但是对于外面车灯、高射机枪、电台天线等一些附属设备,以及附加装甲的威胁还是很大的。这还不算其他的山野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等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对这些附属设备的伤害。

再加上日军步兵动不动就采取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或是炸药的肉弹攻击,等一些自杀式反坦克手段,虽说彻底损失的坦克不多,但是这种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轻伤的坦克数量,却是着实不少。

虽然无法让坦克彻底的丧失战斗力,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的作战性能。车灯是夜间作战必须的装备,高射机枪是防空与对付日军步兵的最好装备。至于电台天线,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了天线,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基本上就彻底的报废。

好在此时的二十三师团汽油数量严重不足,剩余的汽油大部分又被那位生驹林中佐暗中扣下留给自己的第三战车联队。手头的汽油就是连维持二十三师团辎重联队那二十多辆卡车的运行,都无能为力。

缺乏汽油的二十三师团,就是想制造对抗联坦克杀伤力最大的燃烧瓶却是没有原料。在加上为了防止日军的这种肉弹攻击战术,抗联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层铁丝网。日军投掷少量的燃烧瓶,还没有等破裂就基本上都被弹开。

否则按照日军士兵上来时候的疯狂劲,抗联的坦克损失也会更大。诺门罕一战,日军就是采取的这种肉弹加上燃烧瓶简单自杀式的攻击战术,成打的击毁了缺乏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甚至就在王光宇带队迂回的时候,整个诺门罕草原上,还倒数散落着苏军坦克的残骸。

而抗联的坦克就算再这么改装,你发动机那里,却是永远是整个坦克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致命的地方。因为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需要散热,那里无法加装任何的装甲。否则热度散不出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发动机不用敌人来破坏,自己就会烧毁。

别的日军师团在反坦克战术上精通不精通,在采取肉弹攻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在诺门罕战场上与苏军铺天盖地的坦克血战过的二十三师团,在反坦克战术方面绝对有自己的一套。

经历过那场对日军来说绝对是印象最深刻,也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现代化的战役的二十三师团。他们很清楚坦克最脆弱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而且清楚在采取肉弹攻击的时候,采取什么战术,攻击什么部位最有效。

相比反坦克直瞄火炮来说,拿人去执行肉弹攻击的确伤亡惨重,也有些的确拿人命不当回事。但是无疑相对只能在固定阵地作战,以及数量有限的反坦克炮来说,这种肉弹攻击一是数量充足,二也是相对灵活的。而且可以寻找坦克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