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1 / 2)

胡灵珊点头。

“前些日子,朕看了一本坊间的话本,说是有个人穿越时空,到了清末,然后兴实业,办学校,富国强兵,抵抗外辱,最后一统华夏,万世流芳……”

被两个小丫头按在地上暴打的胡博超百忙中叫道:“这个话本我也看过……啊呀,再打我就翻脸了!”

严复鄙夷,就知道你一定看过。

“……朕看过之后,忽然觉得惊诧莫名,然后就想到了朕的经历。

满清腐朽,华夏沦亡,天下英雄逐鹿,为何是朕得了天下?

常言道仁者无敌,朕的所作所为,既不仁义,又不稳健,为何那些仁者无敌的张之洞之流,却被朕干掉了呢?”

这个话题太过深刻,不但胡灵珊林徽因停止了打闹,认真的思索,连严复和李宗吾也变得认真了些。

“朕仔细想来,其一是时势,其二是西学,其三是朕有钱。

天下人心思变,思定,朕得了这时势,轻易推翻了满清,但这时势人皆得之,算不上朕的优势,换做祖医生之流,给他舞台,说不定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赤手空拳,就轻易得了天下。

西学一道,看似只有朕在大力推广,其实张之洞之流早朕十七八年,就在做了,只是他们低调,还要给西学披上一层中体西用的皮,其实西学的称呼不对,搞得像是哲学似的,华夏所言的西学,其实是科学,不管披上什么皮,科学就是科学,绝对不会因为马甲不同,苹果就不往地上掉的。

这么看,推动科学,兴建实业,朕也没有什么优势。”

林徽因惊讶的张大了嘴,她一直以为,胡灵珊能得了天下,靠的就是大力推动科技,没想到竟然不是。

“李鸿章张之洞慈禧,都在推广科学,都在建立工厂,为何却被朕后来居上了呢,只是因为朕有钱。朕的地盘未必就比他们大,朕的人口也未必就有他们多,朕的商贸也未必比他们强,可是朕就是比他们有钱,他们十年建立的工厂,朕一年就建立了,朕的钱从哪里来,无非是从印度来。

得了印度,朕几乎多了数省之地,他人一年所得,朕一个月就超过了他。这才是朕凌驾与其他人之上,最终得了天下的根本原因。

可印度就在那里,千古不变,为何别人就从来没有想过打印度呢?

印度或者远了些,那越南,缅甸,泰国呢?

至少这些地方有的是粮食。

神奇的是,即使朕得了印度,张之洞之流,也没有想过攻略东南亚。

明明朕因此得了大笔的银钱米粮人口,天下人依然尽数鄙视朕,中原未定,放弃了华夏的大局,却去争夺蛮夷之地,简直是轻本重末。

这种思想细思,就有趣极了。

似乎天下人都以为,争夺天下当皇帝,就是在华夏这块土地上,而华夏就是这么大,不会多不会少,得了华夏,这大业就完成了,这华夏安定,就对得起天下万民,子孙后代了。

真是奇妙。

原来在华夏人的眼中,所谓天下,就是自家后院。

明明东南亚有的是大米,西亚有天量的石油,北面有大好的疆土,东面有辽阔的海洋,竟然就没有几个想过要去打破现有的格局,要去占有,要去开拓。

仅仅是平息华夏的内斗,就心满意足,以为功德无量了。

可笑之极。

闭关锁国,锁的不仅仅是国土,还有思想。

300年来,华夏人已经失去了探索新的事物的勇气,只敢遵循故例。

古人有没有做过,别人有没有做过,竟然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恨不得每天只做昨天做过的事情,只做老祖宗传下来的事情,一点想象力创造力,探索未知的勇气都没有。

就连写个话本,也只以恢复历朝历代的疆域为唯一目标。

这思想上的愚昧和禁锢如此之深,又谈什么富国强兵,华夏崛起呢?

不过是瘦猪变成肥猪而已,终究是变不成人的。

朕深以为耻。”

众人惊愕无比,这个想法,有些对,有些不对总觉得不细细的想,难以明白。

严复只是苦笑,李宗吾却是冷笑。

华夏人最会给自己找理由,什么平定天下,是为了天下百姓过得更好;什么平定了天下,自然不能再打异国番邦,否则就是不仁;什么不是我不打外国,只是有心无力。

种种借口,足以堆到火星。

即使如严复一般早已看透了真相,也只敢在腹中暗暗思索,不敢宣之于口。

少有像胡灵珊这样,肆无顾忌的剥开华夏人身上的恶疮的。

“所以朕非打不可,因为朕自问改天换地容易,改变人心却太不容易。

朕丝毫没有把握能让华夏人打破思想的禁锢。

朕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告诉天下人,世界很大,华夏崛起,不是只能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埋头种田,别以为前人做过无数遍的事情,再做一遍就很了不起,探索未知,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才是真的勇气。

朕要东征西讨,朕要让华夏人知道,华夏的国土,从来不是只能有这么一小块。

朕要为子孙后代打出一片大大的天地,即使子孙后代依然都是只会写关起门来抢凳子的废物,至少家大业大,不怕子孙后代嗖的就败完了。”

胡灵珊苦笑:“而且,这天下又是大变,朕不在这个时候拼一把,以后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次连严复都惊讶了。

“朕夺得天下,朕打败英国人,其实都是靠了人多。

大家都用大炮机枪,朕的军队比他们多,朕能死的人比他们多,朕自然就赢了。

从古至今,似乎都是如此,只要武器上差距不大,人多的,定然打赢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