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传娣笑得一脸谄媚,眼里只盯着那一大叠钞票。
方安生冷笑一下,“我还有一个条件,收了钱,我要马上和小英举行婚礼,人嫁到我们家之后,你们也不要来打扰我们一家。”
“那当然,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道理我都懂。”
丁传娣信誓旦旦地答应下来,和方安生约定好了婚事。
方安生在村里找了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做媒人,把事情定了下来。
很快,这事就传遍了村子,大家都不敢相信,方安生居然会舍得花这么多钱娶小英。
有些人家忍不住后悔,早知道方家这么有钱,前几年怎么也该把自己的亲戚介绍给他。
为了小英的名声着想,方安生提前一晚上把小英送到山上他打猎常待的一个棚子里,第二天白天才当着众人的面把她从山上接回来。
小英也聪明,把自己弄得惨兮兮的,村里人看了不免心疼,觉得这姑娘在山上这么多天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怕夜长梦多,方安生很快就在家里摆酒席举办了婚礼,把小英娶进门。
不过方安生也对着林奶奶保证,把小英娶回家,只是怕她留在家里被她爹娘苛待。
他会等到小英到了结婚年龄和她领了结婚证以后才做真正的夫妻。
小英嫁进了方家,也是和方大娘住在一间屋子里,不用再像以前在娘家时那样没日没夜的干活,小英的气色也好了起来。
看着小英过得好,林乔也放下心来。就在这时候,高考成绩终于公布了。
因为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县里也特别的重视,准备在县政府的大院里张榜公示。
不过,林乔和顾廷松都提前知道了成绩,县领导直接给生产队打来了电话,林乔考出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顾廷松是全县第二名。
田常山接到电话,激动地不知该干什么好了。他甚至来不及通知林乔他们,直接冲进了生产队的播音室。
蒋丽秀正在播报今天报纸上的新闻,田常山一把就把话筒抢了过来。
“哎!大队长,你干什么?”
蒋丽秀一头雾水,大喇叭里传出她的声音也让正在地里干活的社员都跟着愣住了。
一阵杂乱刺耳的声音过后,田常山重重咳了一声,语气满是喜悦。
“尖子山大队的社员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蒋丽秀还从没见过大队长这么兴奋,她正在疑惑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听到田常山的声音继续响起。
“刚刚,县里的李副书记给我打来了电话,在这次的高考招生考试中,咱们生产队的林乔同志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顾廷松同志是全县第二名……”
后面,田常山还说了什么,蒋丽秀全都听不到了。
她的脑袋嗡地一下,一片空白。林乔的成绩怎么会这么好,第一名怎么就不是她呢?
第77章
林乔和顾廷松的高考成绩一公布,村里人都跟着激动起来。
全县那么多人, 第一名第二名都在他们大队,这事说出去得有多风光。
村里人都赶去林乔家里道贺,林爷爷和林奶奶也激动坏了。林爷爷喜滋滋地把烟袋别在腰上,昂首挺胸坐在那里,听着村里人恭维的话,一脸地满足。
林奶奶的脸上则乐开了花,她把家里藏着的糖果拿了出来,有人来道贺,就给大家分发几颗。
“林大娘,您二老可真有福气,林大夫和顾知青都要成大学生了,以后就是公家人了。”
“可不是,林奶奶,你们家可是要摆酒请客的。”
林奶奶满口答应下来,“请,等到大学通知书寄过来就请客。”
孙女和孙女婿都考上了大学,这事不用说也要好好庆贺一番。薛桂花和丁传娣在一旁看着心里酸溜溜地,都没有想到林乔还有这样的好命。
以前薛桂花满心觉得自己家才是林家兄弟三个之中日子过得最好的一个。
她男人在大队里当会计,儿子在县城是工人,闺女也嫁到了城里。谁知道后来儿子在县城的工作丢了,闺女在婆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以前她一直以为,林乔招了一个知青当女婿,一辈子也就是留在村里了。双双也经常和她说,如果知青都回城了,林乔肯定会被男人抛弃。没想到现在林乔居然考上了大学,两口子都是大学生了。
看着公公婆婆兴奋的样子,薛桂花忍不住在一旁说酸话。
“爹,娘,乔乔和顾知青都去上大学了,那孩子不就要丢给你们照顾了?你说你们一大把年纪了,原本是该享福的时候,现在还要给孙女看孩子,我想想就替你们累得慌。”
丁传娣听她这么说,也跟着帮腔,“二嫂说得对,乔乔两口子去大城市享福了,一年半载都不一定回来。剩下你们二老就这么孤零零待在家里,还真是让人心酸呀!”
两个儿媳妇的话让林奶奶瞬间就黑了脸,“大喜的日子,你们不会说话就不要说。两个孩子是去读书,以后都是要做大事的人。我和你爹又不是不能动,帮他们看好家里有什么不对。”
薛桂花在一旁翻了一个白眼,这老两口就是偏心。一样都是他们的孙女,他们怎么不帮着双双做看孩子呢。
“二婶,三婶,爷爷奶奶的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我和廷松无论去哪里上学都会带着他们的,会照顾好他们。”
林乔和顾廷松领着两个孩子进门,声音轻柔但是却足够有震慑力。
薛桂花和丁传娣都傻住了,“乔乔,你不是开玩笑吧?你们去读书还会带着你爷爷奶奶。”
林乔和顾廷松对视一眼随即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两个都商量好了。我们去读书,家里人肯定和我们一起,无论是我爹还是爷爷奶奶我们都会照顾好的。”
丁传娣冷笑,“你们是去京市上大学吧?你爷爷奶奶也跟着你们去京市,他们住在哪里?”
丁传娣可是和自己儿子讨论过,顾廷松虽说是从京市来的知青,可是自从他来到他们生产队还从没见他收到过从京市寄来的包裹物品。
这就说明,顾廷松的家里条件特别差,根本就没钱接济他。而且逢年过节也从未见顾廷松回去探亲,说明他和家里人的关系很差,肯定是在京市待不下去了,才会下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