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陈梓坤身体稍一恢复,再度召集心腹大臣商议对吴之策。此次遇刺,表面上看与吴国大有关系。其实他们君臣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晋国。但以陈国的实力此时却不能向晋国发难和挑战。
「今日朝会主旨是商榷对吴之策,诸位爱卿请畅所欲言。」陈梓坤一开口便限定了朝会的主旨。崔博陵和苏放文宾等几位重臣悄悄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位秉性刚烈的君王已经开始学会主动隐忍了,两人早已准备好的劝谏之言已派不上用场。
众人沉寂片刻,最终是文臣首领崔博陵率先开口说话:「君上,老臣以爲此时吴国新君即位,正是主少国疑之时,我王可借行刺之名,向吴国发难,试探性进攻吴国。一来陈吴两国从未交过手,可借此机会试探吴国战力,以便以后全面评估三国国力。」
崔博陵话音一落,索超便高声接道:「崔相言之有理,陈国爲尚武强兵之邦,一味休养生息会磨了国人的血性和锐气。对吴之战,一是可以攻城夺地,二是可以以战训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爲?」
众人见索超言谈举止变得文雅许多,不禁会心一笑。
张固等一帮武将更是铿锵应和:「臣等附议。」
陈梓坤面容平和冷静,她缓缓环视众人一圈,目光落在了一言不发的苏放和文宾身上。
「苏放、文宾,你们以爲如何?」
苏放此时已经思索斟酌完毕,他用冷静的口吻不紧不慢地说道:「启奏我王,臣尝闻古人曰:潜龙勿用。时机未到,若要强飞,会对大局不利。统一天下所耗时日漫长,非一朝一夕能成。我王有雄材大略,同时也要有坚韧耐力。当此之时,敌不动,我亦不能动。」
索超嗤笑一声,针锋相对道:「暂时不能动晋,我能明白,如何连吴国也不能动?难道我们陈国一直就这么静待时机?苏相须知,我们在积蓄国力,对方也同样如此。如此一直积蓄下去,何时是个头?照我说,不如将这时局搅乱了,乱得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来,对方才会乱中出错。到时陈国也好浑水摸鱼。」
众臣被索超这一番直白粗浅的话说得轰然大笑,他们方才惊讶此人竟突然变得文雅起来,如今见他说不了几句话便露出马脚来,脸上不禁流露出善意的笑来。索超丝毫不放在心上,照样侃侃而谈。
苏放蹙眉沉吟良久,肃然拱手:「君上,索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不若这样,臣折中一下:先由微臣去吴国与吴王交涉,索将军则率三万轻骑陈兵边境,若吴王不给臣一个合理的交待,再由索将军出兵讨伐。」
文宾已思索成熟,他神色肃整,胸有成竹地接道:「臣可率领十万边军前去陈晋边境,威慑晋国,使其不能出兵援吴。」
郑喜也朗声补充道:「我们可边打边谈,苏相初谈要漫天要价,坐等对方坐地还钱,谈不拢便将索将军出兵讨伐,然后双方再谈,如此缠磨得吴国君臣没了脾性和耐心。便是我们抛出底价之时。」
陈梓坤平静的眼眸中闪过一阵波动,她隐约看到了一丝亮光。她端坐在案前,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案,沉吟良久,便断然做了决定:「此事须双管齐下,兵事由文宾索超拟定,邦交由苏放郑喜全权做主。」
「臣等遵令。」众臣齐声作答。
「散朝。」
建元三十一年冬,陈国外相(专司邦交之相)苏放和郑喜一起出使吴国,以陈王在新河被刺之事爲由向吴王要十五城做补偿。消息一经传出,吴国朝野议论汹汹,愤慨不已。双方初谈不拢,三日后,索超率五万精骑飞驰陈吴边境,旬日之间,陈军接连攻破淮州汉州等四座城池,吴王焦急万分派特使向晋王求救,恰在此时,陈国另一名大将文宾率十万精兵屯兵边境,虎视眈眈以待晋军。晋国君臣计议多时,最后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他们一方面安抚吴国特使说会尽快出兵,另一方面则以种种借口拖延出兵。三方从十月一直僵持到十二月初,其时,晋国西北部发生重大雪灾,晋王一时无暇顾及陈吴之争,出兵之事不了了之。吴王被逼无奈,只好交割十座城池於陈国。
陈吴两国事毕,晋王特使便到了易州。这年的十二月底,陈王的宠臣郑喜迎娶了晋国王子。婚礼办得隆重无比,易州的百姓纷纷冒着严寒涌到王街前去观看威严肃整的仪仗队。暮色降临之时,易州街头万盏风灯齐亮,锣鼓震天彻地,十里长街上车水马龙,火树银花,一片锦綉灿烂。
云鹤居中,萧舜钦迎着夜风独立廊下,看着半空绚丽绽放的烟火默然不语。
乐山悄悄走上前来爲萧舜钦披上一件大氅,轻声劝道:「公子,天冷,您还是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