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营并没有给将领开小灶的先例,这一次朝廷的监察御史过来,也没有例外。
想要开小灶,也没有那样的条件,只能给御史大人多上几块肉,多挑一些好吃点的菜。
池旭倒是没有因为这个生气,体验一下吃大锅饭也有它的乐趣。
卢伦英几次过来都是这样的,早就已经习惯。
吃过这一顿午饭之后,卢伦英就带着人告辞离开了。
下午的训练,方浩让那几个队正自行主持,他则陪着池旭巡视营中各处。
没有别的人员陪同,两个人就边走边说。
池旭一边看,一边向方浩了解情况。
走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池旭突然开口对方浩说道:“方浩贤侄,我和你岳父裘伯贤裘兄是同年好友。”
他这里说的“同年”并不是指两个人同一年出生,而是两个人在同一年中的进士。
这一句“方浩贤侄”叫得特别亲热,让方浩心里一喜——原来过来巡视的是自己人,这就放心了。
连忙行晚辈之礼:“见过池伯父!”
虽然池旭只是一个八品的官员,可是,他是文官,文官比本来就比同品阶的武官要大。
他又是京官,京官本来就比外地同品阶的官员要大。
他还是御史,御史更是所谓的见官大一级。
所以这一条金大腿看上去比较细小,实际上也是一条很粗的金大腿,值得好好的抱一抱。
“方贤侄啊,我在京中很早就听到你的大名了,”池旭说道,“那个时候你还没有来当兵,伯贤兄就将你的几十首诗词寄到京城,让我们一帮老朋友品鉴,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可造之材。”
说到这里,他叹息了一声:“你当时要是不做那个捕头,好好的去读书,参加科考,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帮衬,以后一定可以成为经国济世之才,可惜了……”
方浩羞愧的说道:“家境贫寒,不堪困境之忧,不得不尔,让诸位大人失望了。”
“不过也没什么,锥在囊中,终会出头。”池旭说道,“现在你来边关也不错,甚至比科举更能够发挥你的才干,做得好了,开疆扩土,安定边境,也是利国利民之事。”
说着又笑了一笑,道:“当初卢伦英提请在关外另设一营的折子到了朝廷之后,兵部一开始并不相信他举荐的人,想着另外派人过去,我们那些老家伙在其中也出了一份力量,跟他们说你也是心向朝廷的人,让你当这个营指挥,不会给朔州他们增加力量。难得卢伦英和朔州都不反对你,正适合做这个位置。反倒是另外派人过去,要是引起朔州和卢伦英的猜忌,就没法在关外立足。我们劝说之后,他们才改变主意,同意你当那个指挥。”
方浩这才知道,他能够当上这个营指挥,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差一点就让人把果子给摘了。
要不是他在京城还有裘伯贤那边的关系,大概现在还是在当一个队正。
连忙道谢:“多谢池伯父,多谢京中诸位大人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