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想了想,语气坚定的开口道:“罗大参所言极是,本官附议!”
罗参政脸色很是欣慰,点点头道,“本官去联络盐运司衙门,而李大人你去联络分巡道衙门如何?总而言之,巡抚衙门不能驻在扬州,不然我等都要变成巡抚属吏了,此时务必同舟共济!”
面对共同的强敌,李佑也尽弃前嫌,示好道:“不错,你我务必同舟共济,各尽其能。别人其实都是事务官,只有你我是地方亲民官,更经受不起抚台的威压。”
“如此你我便分头行事,越快越好!”
看罗参政积极主动、条理清晰、充满激情的样子,让李大人很不能适应,暗想这姓罗的向来昏头昏脑、不知所谓的,怎么忽然开了窍?大概面临这个关口,也是真的情急了。
又想道,若巡抚来了后,罗大参上有巡抚,下有他李佑,夹在中间是最难受的一个,所以他不积极谁积极?也好,就让姓罗的先打头阵去。
送走李大人,罗参政若有所思。这李佑在盱眙的时候,与杨抚台打过擂台占过上风,肯定没有畏惧之心,出来打头阵对李大人而言委实不算什么罢。
想来李大人年少得志、盛气凌人、敢说敢做、目中无人、后台强硬,又正当红,乃是打头阵的最佳人选。刚才被他有情有理、有利有节的鼓动半天,李佑应该有所触动、有所行动、有所作为罢?
李佑在路上没有停住思考,继续默默盘算。不管巡抚衙门搬到哪里,统领江北军民的凤阳巡抚仍然是扬州府的上司,出于这种顾虑,一定要谨慎哪。
若表现的太显眼而再次被巡抚大人记恨,有点得不偿失,很不划算。关键在于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若自己单枪匹马的全力以赴为大家谋福利,怎么看也是亏。
反正扬州城里官员这么多,何必太积极?天塌下来先砸高个子,由得罗大参去张罗罢,再不济还有丁运使和耿巡道两个大人物。
罗参政回到屋中,半晌不言不语忧心忡忡。自己根基比起别人实在不硬朗,李佑在朝中有人保,丁运使在朝中也有人保,唯有自己差的太多。
那两人得罪得起杨抚台,即使有顾虑也不是畏惧,而他就要掂几下自己的分量了,只怕经不起杨抚台一根手指头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这次还是老老实实为李佑摇旗呐喊、鼓劲加油罢。
罗参政又在心里将李佑的恶劣记录回忆一遍,包括他自己在内,李佑与上司的战斗从来是干劲十足,而且似乎没有失过手,有所向披靡的风范。前贤云,术业有专攻哪,李佑在这方面绝对值得信赖的,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打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