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踏脚石(1 / 2)

吴三桂两万多人的军马,远从辽东而来,不可能虽身带着大批粮草,必须要当地官府供应,黄尔性的职责,说白了就是干这个的。

这活计责任重大,如果在明军之中,是个了不起的职司,往往是扼着军队咽喉,油水又足,稍稍上下其手就能赚个衣袋沉沉。无论多么高位的大将都对粮草转运使客客气气的,生怕得罪了人家故意耽误,大军一旦粮草不济,后果是灾难性的,这还不算,一旦影响了作战计划,上面追查起来,统兵大将一定是第一个背锅的,而负责粮草的人一般都在朝中关系深厚,往往由太监担任,纵使有错也是轻轻带过,把责任一股脑推到领兵将领身上。

但在清军里,这一套就行不通了,负责运粮的人胆敢这么干,一定会被领兵大将当场砍了脑袋,八旗贵族领兵,岂能被几个汉人运粮官儿下绊子。

所以此时领兵的虽然是汉军吴三桂,但仍然威信十足,堂堂的陕西巡抚只能巴巴的跟在他马屁股后面,毫无地位。

吴三桂的亲信将领们,也不大在意黄尔性,纷纷无视他的存在,簇拥在吴三桂周围,渐渐的把他隔得更远了。

紧随在吴三桂身边的,是他最为信任的人,其中就有他的女婿夏国相、大将李本深等。

夏国相年方十九,长得唇红齿白、英俊潇洒,身材高大壮硕强健,他出身将门,祖居河北,其父原为河北总兵手下部将,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阵亡,彼时夏国相年纪尚幼,丧父后母亲带着他颠沛流离,投奔了辽东亲戚,在明军与后金的战火中长大,学得一身本事,可惜家中没有后台、报国无门,在袁崇焕军中当一个小旗,袁崇焕被崇祯帝点了天灯后,他又投靠了吴三桂,吴三桂识人有术,认定这是个奇才,将他收入军中,还招他做女婿,引为亲信,夏国相感激涕零,从此发誓效忠平西王。

吴三桂也爱他才能,将他带在身边,在实践中谆谆教导,盼望他能早日成材。

故而年轻的夏国相此时能与一众辽东军将并肩而行,策马吴三桂身侧,而巡营时讨论军情,也是吴三桂的习惯之一。

“王爷,这三原县在西安城的西边,靠近秦岭一线,距离陕北王贼可能会袭来的地方远隔上百里,我们屯兵于此,是何道理?”夏国相见身边围拢的都是辽东旧人,唯一的外人黄尔性被挤到了外围,于是趁机开口,问出了心中迷惑。

这个问题,也是在场大多数人的困惑,吴三桂在与孟乔芳、哈哈木商议时定下的方略,众人都已经知晓,以不变应万变、选定地点设伏静待陕北王永强的到来是既定方针,照理说吴三桂应该把大军领到西安以北才对,为何南辕北辙般的来到三原县,让人不解。

吴三桂笑而不答,看向了李本深,道:“本深可知本王之意?”

李本深,原李自成部将高杰的手下,高杰反叛李自成归顺明廷之后,李本深也跟着成了官军,后来高杰成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在扬州屠城前被总兵许定国诱杀,李本深没了上司,干脆随大流投降了南下的清军多铎,授三等精奇尼哈番,此人精明强干,多智而骁勇,多铎北归后将受降的汉军都一股脑的丢给了吴三桂,于是李本深就成了平西王的手下。

此时听吴三桂问起,李本深颔首笑道:“王爷深谋远虑,末将岂敢妄自猜测。”

吴三桂哈哈大笑,指着李本深道:“本深看来已经了然,看本王未明言,不便道出而已,国相,你得跟你本深叔多学学。”

夏国相恭敬的答道:“是!”向李本深拱手施礼。

李本深慌忙还礼,在吴三桂面前,他可不敢拿架子。

吴三桂勒马环视,向众将道:“陕西居秦地,富饶而广阔,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能兴兵养军,据有此地,东望中原西控四川,南可下湖广打粮北可上大漠收马,四通八达偏偏又居奇险可自保,真真乃龙兴宝地,可贵啊!”

他骑在马上,立于众将之前,挥鞭向西遥指,口中道:“故而陕西必须保住,以防明军出潼关入中原,如若不然,到那时,山西的姜贼必然如虎添翼,形势愈加不可收拾,大清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我们的锦绣前程,将如流水东逝、再无指望。”

“何人能入寇陕西?”他紧接着道:“孟乔芳和哈哈木以为陕北王永强是心腹大患,力图剿之,此乃鼠目寸光之言,上不得台面。本王以为,陕西之患,必在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