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南下广府(二)(1 / 2)

码头上人们闲聊时的议论声甚至是一些客套的说话声,连张海都能勉强听懂。而且很多人一看并非仅仅是年轻人或者学堂出来的人,就连一些中年妇女甚至老人都是如此,也不由的有些感慨。在这种传统势力影响大的地方要做到这点儿,不知当初是花了多大的代价,借了多少人的脑袋,并让多少人受皮肉之苦才做到了这些。甚至有时候张海都有些觉得:当初的一些做法和态度是不是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即便是以一名近卫部队退役军官的身份,张海也没有必要对这些人太讲什么面子,本来就可以盛气凌人一些,不过在进了城之后还是说道:“当年的正音运动不仅仅在广南闹的暴风骤雨一般,在苏州那里好象也是如此吧?据说当年可是不少人怨声载道,甚至群起反抗,那还闹出过不少流血事件。现在想起来,公家在这件事情上做的确实有些过了。以至于到了现在,都无从凭借口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出身和家乡了。。。”

夏通则有所感慨的说:“当年很多移风易俗的事情,包括这新朝标准白话的强行推广,确实在当时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可现在看来,至少对于像鄙人这些后起之辈的商界人士来说。新朝初年的种种政策大大瓦解了那些垄断某些地方和某些行业的旧势力。而且也使得交流的成本大范围的减少了。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新朝白话说的标准就都不会被当做是外地人而遭受什么不公的待遇,仅仅这一点儿就减少了不少麻烦。而且那些无能之辈,再也不能靠地域手段和党同伐异的族群庇护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新朝的经济和民生,乃是根本性的改观了。再有你看着城内这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情况下依旧整洁的街道乃至人们的风貌,可不仅仅是看起来好看。这许多年以来的卫生整顿乃至沟渠重修之后,每年因为时疫而死的人也大为减少。再加上整体经济民生的改善,可以说:如果没有新朝这些年来的暴风骤雨,就没有新广南如今堪比东南繁华一带的的变化,也就没有我们新崛起的夏家如今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家业了。。。”

张海仔细的回忆起来,似乎还真想起了什么:“江海书社我几年之前似乎有些耳闻。但印象中规模似乎不是很大,主营的也多是一些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闲书而已。不知这几年来,夏家可发展到什么样儿的程度了?进了文教部和新华书局供货商的圈子?”

夏通似有些惭愧笑道:“小哥说笑了,拥有那样地位的,几乎都是早年的‘从龙之臣’哪儿是我们这种新兴起不久的小门小户能妄想的。就说在那苏州一地,我们也不过是刚刚有了点儿业内的名望而已。在苏州一带的本行业才能说的上排的勉强上前十,前五也肯定进不了。一年的营收及纯利,也不过就相当于几百顷上好的良田而已”

在说这话的时候张海也注意到:这繁华路段的公共场合,夏通的语言虽然好歹有些遮蔽,但似乎是完全不在意说这种过去看来算是机密一般的事情似的。几百顷上好的良田?在不少其他地方听起来或许并不觉得什么,可是张海却知道:东南一带的粮价,几百顷上好的良田一年的收成可以达到十万两,收租纯利则比例相当不低,至少数万两银子;那么这崛起刚刚夏的家底可能在这几年到最多十来年的时间里就已经积累起折合几十万两银子的家底了儿了?在旧时,形容一般富户的标准是“万贯家私”“腰缠万贯”,几十万两银子的流动家底虽不能说是天下闻名的富商或是通天的权贵,那也是内地一省之内或一线一府之地的地方上极有名望的人了。

不过到了这广州城甚至来到夏家在广州的门外的时候,张海也真的是相信了这种说法。如今的广州城同新朝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城市向外扩张,外城的面积开始超过了内城。在这外城之中,诸如苏州那样的园林“别墅区”比比皆是。新朝并没有有关逾制的具体规定,这些深宅大院为了避免逾制的嫌疑府院的面积往往要比王府规格小上一圈,通常不过一二顷方圆一箭之地大小,可这样的深宅大院按张海在路过广州街边购买的地图上所标示,竟然有上百户之多。